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网“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系列短视频亮相铁路暑运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网动态 > 正文

光明网“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系列短视频亮相铁路暑运

来源:光明网2025-07-29 16:54

光明网“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系列短视频亮相铁路暑运

“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系列短视频海报。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近日,光明网策划推出的“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记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短视频登陆全国铁路暑运传播矩阵。矩阵涵盖全国4200多组动车组列车的25万余块视频终端,不仅触达了多条热门线路,还拓展了非遗传播渠道。

  据悉,7月1日至8月31日,为期62天的2025年全国铁路暑期运输预计发送旅客9.53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537万人次,形成庞大的受众群体。这也让铁路风景成为铸造文化自信的“流动长廊”。

光明网“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系列短视频亮相铁路暑运

  《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丨手拉手 代代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视频亮相全国铁路。(受访者供图)

  铁路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丨手拉手 代代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长白山满族剪纸),通过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纪与通化师范学院师生们的互动故事,展现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剪纸无处不在,它是无文字书写的历史。”正如王纪所言:“我们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原生的文化,他们用这个时代的语言来传递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非遗的种子也沿着铁路轨道,从白山黑水播撒到全国各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光明网“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系列短视频亮相铁路暑运

  《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丨看得见、买得着、用得上 传统宫廷技艺飞入寻常百姓人家》视频亮相D8805次列车。(铁路部门供图)

  同样在车站大屏和列车小屏播放的《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丨看得见、买得着、用得上传统宫廷技艺飞入寻常百姓人家》则以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马氏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为切入口,剖析近年来的“国潮热”“汉服热”。“转变的是呈现方式,不变的是传统手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马氏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马赛表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要想日常化、长久化,就一定要让大家看得见、买得着、用得上。乘坐D2718次列车前往西安旅游的郑小姐就注意到了车厢屏幕上播放的视频。她惊讶地对记者说:“真没想到花丝镶嵌制作的首饰可以这么美。我到西安以后也要体验一下汉服妆造,给自己留下一组好看的照片。”

  为适应暑期旅游市场需求,铁路部门安排开行了亲子游、研学游、红色游、康养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和银发专列,在东北、西南地区增开哈尔滨东至抚远、昆明至西双版纳等旅游列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增开南北疆方向主线旅游列车,串联沿线美食美景和人文名胜,推动“火车向着景区开”,激活暑期旅游消费潜能。同时,“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记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短视频不仅在“熊猫专列”“天山号”“京和号”等旅游列车品牌中陆续亮相,还将在中蒙、中俄、中老、中越等国际旅客列车中广泛传播,让更多乘客在旅途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当传统文化融入流动展馆,当列车餐车变身非遗展台,当候车大厅化作民俗工坊,中华文化的鲜活魅力在旅途中自然流淌。光明网以“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记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短视频为锚点,不断拓展“非遗+铁路”“非遗+旅游”的融合宣传路径,创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新篇章。

[ 责编:黄碧霞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