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记协网刊文介绍光明网《“千万工程”新画卷》栏目经验成效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网动态 > 正文

中国记协网刊文介绍光明网《“千万工程”新画卷》栏目经验成效

来源:中国记协网2024-11-28 10:02

  编者按:11月27日,中国记协网刊文《光明网<“千万工程”新画卷>用融媒手段让民生成果可感可及》,详细介绍了光明网发挥思想深度、理论高度优势,紧密团结、联系、引导、服务各领域知识分子,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服务“三农”工作,在调研中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和经验、成效,供全国新闻工作者交流、互鉴。原文如下:

光明网《“千万工程”新画卷》 用融媒手段让民生成果可感可及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光明网融媒体专栏《“千万工程”新画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挖掘各地因地制宜形成的好思路、好做法,提炼、传播确有指导意义、普适性强的举措和方法,带动提升“三农”工作本领和水平,融合视频、动画、AI海报、长图、直播等多种传播手段书写36幅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新画卷,守正创新提升主流媒体引导力,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记协网刊文介绍光明网《“千万工程”新画卷》栏目经验成效中国记协网刊文介绍光明网《“千万工程”新画卷》栏目经验成效中国记协网刊文介绍光明网《“千万工程”新画卷》栏目经验成效

  《增收靠新品 致富凭脑力》这期节目中,内蒙古四子王旗马铃薯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子义教授(右)指导乡亲们管护马铃薯新品。

36幅新画卷展现“千万工程”实践活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科技小院”,指出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科技小院”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千万工程”新画卷》主创团队通过深入调研给出答案。专栏联合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聚焦马铃薯产业,深入内蒙古深度调研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工作者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扎根一线提供科技服务,研发新产品,提升马铃薯产量。专栏策划推出《增收靠新品致富凭脑力》,生动展现科技工作者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借力“科技小院”助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加速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实现马铃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带动百姓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20多年来,“千万工程”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也探索出一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光明网主创人员再访浙江,记录之江大地久久为功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报道组在德清、安吉等地深入调研当地不断探索青年入乡经验,推出《青年人才入乡活力乡村出圈》,通过行进式报道视角展示在这场青年人才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双向奔赴中,互相成就、共同出彩的做法,以新职业、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激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活力。

  江西省传承红色基因,在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守护好中国饭碗和粮食安全;河北省把音乐节开到麦田,唱响丰收曲,带火特色农产品;山东省探索新模式,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安心就业,用劳动和智慧共绘和美村风……围绕乡村产业、乡村文化、乡村人才、乡村组织、乡村生态等内容,《“千万工程”新画卷》专栏主创团队深入一线,用脚力丈量,用脑力求索,用眼力观察,用笔力描绘,善于用群众身边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书写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大文章,展现“千万工程”在中华大地呈现出旺盛的实践活力,通过学习和借鉴“千万工程”蕴含的科学理念方法,结合各地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取得丰硕成果,汇成一幅幅和美的民生新画卷。

中国记协网刊文介绍光明网《“千万工程”新画卷》栏目经验成效

北京大学教授易红梅(左)和《“千万工程”新画卷》栏目组一起调研。

百余位业内专家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三农”工作,必须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和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千万工程”新画卷》专栏团结、联系、引导、服务各领域知识分子,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做农业强国建设的“推进器”。

  根据每期节目的主题,专栏联合各领域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节目调研。报道组成员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各地实践,特别是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提炼出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做法,力求在调研中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节目通过丰富案例呈现和深度评析,以及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的真知灼见,提炼出对乡村全面振兴确有指导价值的做法,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服务。

  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易红梅,全国政协委员李依娲娜和专栏报道团队深入调研云南省临沧市文旅产业后,认为要学习“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当地实际深入挖掘民俗背后的文化价值,丰富文旅业态,通过“民俗游”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家意见得到了当地文旅部门的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吸收借鉴。以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例,今2024年国庆节期间创新沧源佤族新米节、新米节运动会、佤山新米音乐之夜等民俗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沉浸在金色稻浪中,感受丰收的喜悦与民俗文化的魅力。据统计,2024年国庆假期临沧市共接待游客99.99万人次,同比增长9.5%;实现旅游总花费9.4亿元,同比增长17%,释放消费潜力,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专栏积极与北京大学共同搭建2024年乡村振兴论坛网络平台,163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话题积极交流、论证、互鉴,分享经验,启迪思想,开拓思路,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新观点、新见解,取得富有成效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截至目前,已经有来自科技、教育、农业、文化等各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作为学术专家,以不同方式参与到专栏中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农业强国贡献知识分子智慧和力量。

千万+流量传播乡村振兴好思路好做法

  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光明网把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宣传报道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载体,坚持守正创新,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高主题策划能力和新闻宣传质量,努力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首页显著位置大量推荐光明网《“千万工程”新画卷》节目,作为全国党员干部党建学习内容。该平台相关负责人认为,《“千万工程”新画卷》节目内容站位高、选题准、落笔实,兼具网感足、语言鲜活、故事性强等互联网特质。通过主流平台引领,栏目多篇报道获得全国百余家主流媒体转发、转载,各主要市场平台也积极传播各地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好思路好做法,目前累计传播量已超6000万+,相关话题多次上热搜榜,在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

  在陕西省榆林市,报道组连续多日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编剧、演员深入曾是不毛之地的毛乌素沙地,记录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战风沙植树造林的感人故事;与全国政协委员李梅、著名导演陈蔚走进台前幕后,挖掘文艺工作者在“千万工程”引领下,积极创新艺术形式,编排精品力作《生命的绿洲》,用古老秦腔演唱现代故事,从艺术院团走到阡陌乡间为老百姓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主创人员采制的《老戏新唱带热市场思想深度激活流量》上线后,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带动更多观众“二刷”“三刷”《生命的绿洲》打卡“塞上绿洲”,更为各地文艺工作者创作提供了思路和借鉴。陕西省榆林市民间艺术和戏曲研究院院长燕小军感慨道:“老戏新唱新在艺术形式,更新在艺术理念,让戏曲艺术接地气、有市场、更时尚,树立了榜样。”

  《“千万工程”新画卷》专栏挖掘的案例,不断激活党员干部的发展思路,为他们带领乡亲们实现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登录学习强国APP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成为河北省肃宁县尚村镇内村党支部副书记许天威必备的“思想充电宝”。通过借鉴他山之石的实践经验,许天威开阔了视野。在“千万工程”引领下,他学以致用,结合内村实际,适应新的消费需求,挖掘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联合河北农业大学任士福教授团队带领村民开展科技精品果园种植,用现代经营理念、标准、方式,树立“四季有果”的科技果园样板,多次举办采摘节,促进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取得积极成效。内村的实践故事,也被专栏的编辑、记者采制成《要科技,不要狠活》进行报道,正作为新的案例正被更多人看到和学习。

中国记协网刊文介绍光明网《“千万工程”新画卷》栏目经验成效

《“千万工程”新画卷》栏目组成员董腾飞(右)在采访拍摄。

  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毅华看来,《“千万工程”新画卷》栏目围绕主题主线,通过强力策划,在宣传效果上做大文章,力求走深走实,以扎实有力的传播实效达到主题报道的破圈效应,实现主题报道的影响力传播力升维进阶,使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持续提升,更好服务“三农”工作,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凝聚强大力量。(作者高赛、王恩慧、董腾飞,分别系光明网副总编辑、光明网视频编辑部主编、光明网视频编辑部副主编)

[ 责编:王祎玮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