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等:让网评成为短平快的舆论引导轻骑兵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网动态 > 正文

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等:让网评成为短平快的舆论引导轻骑兵

来源:新闻战线2022-07-07 13:57

  编者按:日前,《新闻战线》2022年6月(上)刊发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等的署名文章《让网评成为短平快的舆论引导轻骑兵》,以下为文章全文:

  寻找宏大主题下新传播语境的“光明”视角,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光明网用共识、共情打动人心,凝聚力量。发挥团队作战的“众包”优势,“社评工作室”实现了新闻观的“传帮带”,对大型网络传播平台资源的利用,有效提升了光明网评的舆论引导能力。

让网评成为短平快的舆论引导轻骑兵

杨 谷 章丽鋆

  40多年前,光明日报的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掀起了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光明网努力传承这一光荣传统,开设了时评频道,不仅刊发光明日报的重磅评论,而且聚集了上千人的专家评论员队伍,每天推出大量时评。光明网网评成为短平快地开展舆论引导的轻骑兵,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知名品牌。

  评论,是展示态度、影响他人的最便捷方式之一。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评论者,并通过微博、朋友圈、短视频平台等迅速发布出来。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光明网应该如何通过评论,赢得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呢?

  “社评工作室”成为深度融合的交汇点

  网络评论的常见形式是文字,在这一点上它最接近于平面媒体。但我们认为,网络媒体做评论,首先要发挥网络的优势,发挥团队作战的“众包”优势。

  光明网评也经历过单打独斗的阶段,记者独自写稿,编辑独自约稿,和做报纸的时候差不多,只是把通信手段换成了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软件。在网络舆情发展以小时、分钟计量的今天,这种评论生产方式很难满足开展网上舆论引导的要求。

  2016年,在光明日报社编委会的协调下,光明日报评论部与光明网彻底打通,形成了“社评工作室”这样一个高效运转的评论深度融合生产机制:每天早上7点,由报社评论部负责人主持“社评工作室”网上早会,光明网舆情中心提供24小时热点新闻线索,报社评论部和光明网网评中心编辑共同探讨策划当日选题,确定立论方向,分领采写或约稿任务。上午9点左右,当天的选题、数量、作者等基本落实。当天收回的稿件根据“报网端微抖”不同平台进行精准编辑或二次加工,匹配各平台的特点刊发。光明网舆情中心对稿件的传播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作为下一轮网评策划的选题参考,由此完成网评工作的一个正向循环。

  “社评工作室”方式实现了新闻观的“传帮带”,使得光明日报的人文底蕴润物无声地传递到光明网小编身上。“社评工作室”集体讨论确定文章的核心观点,也使得光明网在大量推出时评的同时,保持着稳定的价值观,避免因为写作者或编辑者的个人差异而出现导向偏差。

  “社评工作室”是枢纽,但不包揽一切。光明网的评论稿件一部分是光明日报、光明网的记者、编辑写的,但绝大多数稿件是外部的专家评论员写的。称这些评论员为“专家评论员”,是因为他们确实是某个领域的专家。网络时代的传播,每天面临大量的新问题新现象,如果人云亦云,不咸不淡地点评几句,很难达到舆论引导的成效。

  光明网评的作者库中储备着一大批全国各地的优秀评论员和多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日常供稿者上千,群策群力的讨论机制也有利于快速定位到细分领域,找到最合适的评论作者,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舆论主战场上的主观能动性。网络媒体做评论,也只有在稿件写作中发挥“众包”的网络效应,才能在专业性上战胜自媒体,体现机构媒体的价值。

  努力做出“光明特色”的网评

  传承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思辨精神和人文情怀,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普通人命运相惜,做出“光明特色”,是光明网评努力的方向。

  我们寻找宏大主题下新传播语境的“光明”视角。光明网摘获中国新闻奖的评论作品《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始终“在场”》,就是一篇“光明特色”鲜明的评论。马克思是谁,家喻户晓,但马克思主义为何在当代依旧闪耀着魅力,人们未必都能理解。这篇文章正是要向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展现新视角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的辩证法和历史观如何穿越时空、影响世界、改变中国,始终保持着长久的哲学魅力,保持着对时代的“在场性”。

  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是光明网评的持续着力点。短视频爆发式增长,无数人陷入短视频带来的流量狂欢。光明网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作品《恶搞短视频的底线究竟在哪里》,在平台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规则、监管也无所适从的当时,廓清网络文明底线,批判流量至上风气,强烈呼吁从严监管,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也与核心价值观、法治中国的建设相契合。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光明网评看到了宏观层面的战略布局,也看到了个体“人”的能动性。以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作品《疫情当前,怎么火了一句唐诗?》为例,当舆论场上关于日本援助物资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等内容讨论热烈时,我们升华了其中的文明感,而这种文明感又恰是战疫中亟须强调之事。共识、共情、同理,打动人心的同时凝聚起力量,得到各方的点赞。

  主动应变,实现评论的网络传播创新

  网络传播的载体在变,年轻网友获取信息的方式在变,网络评论也必须跳出单纯的文字,主动拥抱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智能化的传播变革。

  近年来,短视频评论、图解评论、漫画评论、海报评论、AI评论等网评新品在光明网陆续诞生。2019年两会期间,我们推出了动漫形象“‘小明’说评论”智能化产品。这一产品不断迭代,现在已经进化为具有混合现实(MR)能力的数字虚拟人。光明网还推出了一档视频评论栏目,通过主持人出镜评述,将光明日报和光明网的重磅评论文章快速转化为1分钟的“视评”,让时评短视频化。

  在社评工作室“一体化采集、多元化制作”的机制下,光明网评论员文章先见网后见端、报已是常态。光明网很早就开设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随后抖音号、B站账号也陆续开通,实现社交化、移动化的多平台传播。近两年的数据显示:“光明网评论员”头条号多篇文章达到100万+的阅读量。作为评论类微信公众号,“光明论”阅读量过万的篇数也十分可观,一度被新传考研人列入“必读公号”,后台也经常收到留言邀请推出“评论写作指导教材”。对大型网络传播平台资源的利用,有效提升了光明网评的舆论引导能力。

  未来,评论的形式、载体、传播方式还会改变。我们相信,正如冯骥才笔下《神鞭》的寓意,只要我们努力传承“光明特色”精气神不变,网络新空间里的评论照样可以成为激浊扬清的撒手锏。

  (作者杨谷系光明网总裁、总编辑,章丽鋆系光明网网评中心主任)

[ 责编:张秋菊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