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传媒》杂志刊发陆先高副总编辑署名文章:主流媒体如何提升主题宣传引领力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领导活动 > 正文

《传媒》杂志刊发陆先高副总编辑署名文章:主流媒体如何提升主题宣传引领力

来源:传媒2021-11-10 13:24

  编者按:近日,《传媒》杂志2021年20期刊发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的署名文章《主流媒体如何提升主题宣传引领力》,全文如下:

主流媒体如何提升主题宣传引领力

  2021年,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宣传主题,主流媒体积极策划,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坚持融合创新,充分展现了在主题宣传方面的引领力。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当下,主流媒体如何提升主题宣传引领力,笔者通过在光明日报的实践,总结了提升主题宣传引领力的三个维度:议题设置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新媒体传播能力。

  提升议题设置能力

  全媒体时代的议题设置,有很强的互联网特点。这不只因为重大的热点事件会先在互联网上传播,而且由于互联网受众的多元化构成,从一开始就带有很强的观点性,给主流媒体留下的反应时间往往非常短促,如何尽快发出声音,引导舆论,是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的问题。

  以光明日报为例,由于评论言论这一议题设置的主要载体较早实现了融合生产,报网端微一体化策划、分渠道传播,我们也较早形成了在新媒体语境尤其是在对话中表达观点的习惯。特别是移动端崛起后,媒体与用户之间互动性显著增强,对于公共议题的舆论引导,我们会在原生态的舆论场中寻找共情点和同理心,让重大宣传主题和社会大众的关注点同频共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的百年华诞、对美舆论斗争中,光明日报都应用了观点类、报道类的融合创新产品进行了有效的议题设置,获得了大众和业界多角度的热情反馈。

  基于以上实践,笔者认为:在内容生产的议题设置环节,要提升主题宣传引领力,一是要找准“记忆点”,二是要设计好“延展线”“辐射网”。

  要善于在内容上提炼概念式核心观点。概念不仅仅是一个词、一个短句,而是一种角度和思维方式。如果切入的角度和思维方式表达了大众想说而未能提炼出的道理、想表达而未找到出口的情感,议题设置就成功了大半。比如,围绕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光明日报在一版以连载形式开辟了一个短小精悍的报道栏目“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从南国到北疆,牧鞭换成了方向盘、黑土地重新冒油花——主题统一、细节各异的小康故事经由不同口音的农民兄弟讲出来,吸引了无数读者。之所以能以小博大,成为贴合受众诉求的栏目,“我家的小康故事”这个概念本身就发挥了关键作用。短短几个字,把家与国打通了,把历史成就转换成了个体获得感,形成了叙事悬念、激发了阅读欲望、带动了网友讨论,比较典型地展现了成功议题设置的过程。

  对于外宣,光明日报一直没有“轻骑兵式”的言论公众号。今年6月,新一届编委会策划了“破圈了”微信公众号,围绕中美斗争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议题发挥光明日报的国际评论优势。“开张”至今三个月,已经有多篇“10万+”和全网转发,原因同样在于善于提炼概念式观点。比如,针对美国在病毒溯源问题上的政治化和甩锅行为,“破圈了”作题“溯源有道,甩锅穷途”,提出观点“在制造和传播病毒问题上,美国有能力、有动机、有嫌疑”;对于美军从阿富汗撤军,“破圈了”作题“嘴上是主义,心里是生意”,提出观点“美式民主这只鞋,显然不合阿富汗人的脚”,既提供了专业观察角度,又提供了传播友好型句子,非常适宜带动大众讨论。

  要在形式上综合多种体裁特点,形成议题聚焦。全要素、全链条,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内容生产的特征。这提醒我们,不应在稿子写好后才考虑新媒体传播问题,而应将传播要求前置到稿件策划之初;不能只单纯地定性这是一篇报道、那是一篇评论,而应该有全媒体产品的概念。梳理这几年光明日报在议题设置上比较成功的产品,都是跨领域、综合性的产品,无法仅仅称为“一篇文章”“一个视频”或“一张海报”。

  因为笔者既分管评论又分管新媒体,这些年一直要求光明评论充分发挥融合生产优势,逐步形成推出重大评论必须同步推出微型政论片的模式。通过实践发现,这一模式传播效果良好。今年2月,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之时,光明日报推出长篇“关铭闻”评论《写在大地上的史诗——从文化视野看脱贫攻坚》,同步推出相关微电影《寻找》。策划是提前半年就做好的,因为电影拍摄需要预留足够长的时间。最终组合呈现效果非常好,获推荐全网转发。“七一”前,光明日报再次推出“关铭闻”重磅文章《百年大党正风华——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同样同步推出政论片《启航》,也是配合评论历时一个月拍摄出的视频产品,用画面讲述了青春之党的风华。“百年大党正风华”这个概念因为形成了综合性产品群,宣传和传播效果远远大于单一的视频或评论。

  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主题宣传中,光明日报推出的全媒体产品中有一个微视频系列叫《我的前辈们》。该作品请新晋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知名文化学者蒙曼、嫦娥四号着陆器设计师李飞,各自向他们领域的前辈提问,包括著名文学家王蒙、冯骥才、两弹一星功勋孙家栋、戚发轫等,创造老一辈知识分子与新一代知识分子对话传承的场景,由此讲述新中国的70年历史。这些文化大家与新中国的故事,已经在报纸推出系列报道;这些大家的讲述,已经被全媒体制作成为口述历史;在此基础上,光明日报进一步通过“新老对话”这一创意,重新提炼素材、棚内拍摄,形成了《我的前辈们》系列作品。它是多个内容生产条块交叉、多个新闻工种整合的结果,最终让“我的前辈们”变成了互联网年轻人观察新中国史的角度。此系列产品也获得了2020年的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奖。我们觉得,融合创新四个字非常精准,点出了这个作品的关键特征。

  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一方面,可有意识打造现象级产品,兼顾长短线,使长线有“精品”,短线有“爆款”;另一方面,要善用场景意识丰富用户个性化体验;最重要的是,要在创新中努力实现与母媒体特色定位和内容优势之间的契合与互补。

  主题宣传相当于命题作文、同台竞技,如何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创新能力带动宣传引领力提升,最终从众多宣传内容中脱颖而出,需要打造出现象级产品。

  发挥领域性优势,精益求精打造“精品”。产品创新,既要体现对生产方式和内容形态把握的精准度,更要有媒体辨识度,这是构成宣传引领力的基础。光明日报始终把打造能充分彰显思想文化大报特色和激活我们在思想理论、意识形态、教科文卫等领域厚积优势的拳头产品作为产品创新的目标。

  以光明日报的品牌活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为例,这一系列活动以专家视频讲座的方式在各地举办,自2014年5月以来已举办111场,是典型的整合各种媒体矩阵进行主题宣传的融媒体活动。光明日报发挥在思想理论宣传领域的各种优势,致力于打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性产品。即使在疫情仍不稳定的2021年,“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品牌活动仍陆续邀请权威专家学者走进天津、河南等地,先后推出《党的历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发展》等多场宣讲活动,让党的理论深入基层,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和社会反响。在中宣部组织的主题宣传中,“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超8年的时间跨度,很可能形成一个记录,这样具有长线生命力的“精品”产品,突出了光明日报主导专题宣传的引领力。

  努力创作有品质的“爆款”,点燃用户互动热情、增强用户黏性。全媒体背景下的主题宣传存在“虹吸效应”——掌握核心资源、具备内容优势、拥有大量高黏性用户的机构媒体,主导主题宣传责无旁贷。主流媒体需要努力创作有特色、有品质的“爆款”产品,点燃用户互动热情、增强用户黏性。

  以建党百年主题宣传为例,今年“七一”当天,光明日报新媒体平台推出系列微视频《今天,对话28岁》。整组视频首先是抛出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概念,“28岁”。在新媒体平台上,数字式标题往往更容易抓人眼球,而“28岁”这一数字概念,还兼具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情感价值,因为这是100年前参加中共一大会议代表的平均年龄。产品以此为切入点,引申出与100年后活跃在各行业的年轻党员之间的跨时代对话。100年后,年轻党员如何认识党员的责任感,如何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优势,积极探索?这一能激发大家互动分享热情的产品,迅速点爆传播链,视频在光明日报微信端浏览量为“10万+”,在腾讯视频、头条号等平台播放量超7000万次。

  善用场景意识丰富用户个性化体验。主题宣传在产品设计中如果能顺应受众的媒体使用习惯,善用场景意识,以可视化、交互等新媒体手段丰富用户体验,能极大提升传播力。

  今年七一前夕,光明网策划上线“打卡百处红色地标”趣味互动竞猜活动,通过深挖红色地标的精神内涵,创新性利用媒体融合传播方式引导广大网友特别是青少年网友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互联网上掀起一股“打卡红色地标学党史”的热潮。截至2021年9月,超过367万网友参与了活动打卡挑战,其中近五成为“95后”“00后”网友,不少“70后”“80后”网友还和孩子一起展开团战。场景式产品,以寓教于乐的沉浸式体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了一道别样风景。

  又如,以知名军旅IP“顺溜”为动漫形象,光明网为青少年量身定制军旅题材、数字虚拟人系列科普节目《顺溜讲党史》,以受众群体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讲述中共一大、南昌起义、长征、大阅兵等建党百年来激动人心的瞬间。《顺溜讲党史》采用国际高端游戏引擎,运用数字虚拟人技术、高精度动作捕捉技术、实时渲染技术,大幅提升节目科技感、表现力和感染力。节目在多平台上线播出,还在中国科技馆大屏落地推送,实现“破圈”传播,触达用户总量超2000万人次,得到各界的广泛好评。

  主题宣传的新媒体产品创新,要努力实现与母媒体特色定位和内容优势之间的契合与互补。主流媒体新媒体的产品创新,是“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所以创新始终应基于母媒体的政治格局、任务和目标定位,结合目标受众需求实现。以光明日报为例,我们的全媒体产品创新始终以“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为宗旨,以配合母媒体做好主题宣传为目标。比如,借助思想文化领域优势,今年光明网推出“艺心向党”系列短视频节目,通过采访多位艺术名家,回眸百年历史。系列节目在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同步推出后,全网观看量近2000万次。

  类似的“刷屏式”传播,背后印刻着的是鲜明的“光明”烙印,讲述的是“光明”的特色题材,传递的是“光明”的声音。在主题宣传的舞台上,主流媒体必须始终坚守自身特色定位,不断加强特色化服务,才能在深度融合的新生态中实现引领力的全面提升。

  提升新媒体传播力

  增强主题宣传的新媒体传播力,要在重视自有平台建设和注重与商业分发平台合作上双向发力。

  高度重视自有平台建设,即建设好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的口号一直是打造知识分子的掌上精神家园。下载有光明日报客户端的朋友们可能了解,这两年光明日报客户端不断迭代改版,刷新用户体验。继2020年推出新版后,今年7月底光明日报客户端4.0版本顺利升级上线,各频道内容生产稳定运行。同时,我们推出了平台型客户端“光明号”,邀请思想理论文化领域的新媒体入驻。目前,“光明号”平台已入驻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孔子博物馆、中国抗癌协会等众多不同属性的机构。作为推动光明日报进一步联系知识界的重要窗口,“光明号”是光明日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又一有力尝试。接下来平台将持续推出优质内容及知识界特色活动,不断完善平台生态,优化用户体验,力求实现平台与入驻机构的全面合作与共赢。

  注重与商业分发平台的合作,不只传统的两微,对发展中的新兴传播平台,也应予以高度关注和运用。光明日报视频号用一年半的时间,实现粉丝数从零到“100万+”的突破,目前在全国千万个视频号中排名前20,大幅超越同批开通的其他媒体账号。凭借日均千万级的播放量和十万级的点赞量,2021年以来光明日报视频号4次夺得视频号月度榜单第一,最长曾连续6周保持周榜第一,已成功跻身媒体账号头部,排名稳定在全国前三。抖音平台上,光明日报自2019年开通官方账号,用一年多的时间实现了粉丝量暴增,截至2021年9月,已达2700多万,以黑马姿态跻身抖音媒体号头部,并成功入围2020年中国报业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对光明日报而言,围绕提升议题设置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新媒体传播能力的全媒体生产能力构建,让我们的主题宣传引领力充分释放、显著提升,也让我们在扛起新时代主流媒体使命和担当时更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 责编:白伟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