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互联网与当前社会生活融入程度持续加深,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也给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政务新媒体应用与建设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8年,政法系统新媒体建设与实际应用中,充分体现“四力”要求,有力践行“两个维护”,在保障政治安全、社会稳定方面贡献积极力量,促进将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向“最大增量”转变。近年来,政法新媒体矩阵建设成效明显,平台覆盖力持续提升,“两微一端”全覆盖基本实现,并向其它新兴媒体平台逐步延伸;内容发布数量逐年增长,质量稳步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热点事件应对能力明显提升;政务新媒体服务亮点颇多,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服务人民群众等多方面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光明网舆情中心发布《2018年政法系统新媒体应用蓝皮书》,旨在通过分析年度运营相关数据,对公检法司新媒体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并选取优秀新媒体应用案例,以供交流。
报告说明
一、评估对象
截至2018年底,在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平台通过认证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直机关,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市属机关,市辖区、县、县级公检法司新媒体账号。
二、评估范围
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三、评估指标
新媒体综合影响力分析
一、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排行榜
表1 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排行榜Top10
(一)特点分析
1.短视频加速布局成效明显,中西部地区新媒体能力有所提升
数据显示,公安机关新媒体矩阵建设步伐领先,当前省市区县“两微一端”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开始积极向短视频领域加速布局,2018年,公安机关在抖音、快手等用户受众范围广的短视频平台积极开设账号,成为顺应社会媒介传播形式变革的一大亮点。以抖音为例,截至2018年底,公安机关抖音号总数达922个,在政法类抖音号中占比达54.2%,27.5%账号发布内容数在50条以上,无“零发布”现象。其中,中西部地区公安机关布局短视频平台意愿较强,抖音号数量在全国公安机关中占比达63.4%,而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抖音号数量达105个,为各省市开设数量之最。
从整体影响力来看,东部地区依然处于头部位置,尤其山东、广东两省,在综合指数前50名中共占18席。但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加速布局,带动了中西部地区新媒体运营能力提升,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
2. 发布内容量质兼备,各新媒体账号职能特色明显
从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四平台中公安类新媒体账号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平台账号内容发布数量与内容质量情况较好。以头条号为例,公安类头条号2018年内容总发布数达120万条,除“零发布”账号外,公安类头条号年均总发布数265条,整体保持较高的内容更新频率。从反馈度上看,相关账号发布信息被转发分享2221万次,跟帖评论量1014万,其中有279个账号信息全年获转发数达1万以上。发布数量最高的“景德镇南河公安”,日均发布数高达54条,年分享总量与评论总量达到百万级别。
从公安机关内部职能分类上来看,交警、网警、禁毒、边检等开设新媒体账号较多,日常发布内容职能特色明显。在平台综合指数前50名中,交警、网警新媒体账号共占29席,社会影响力较强。此外,这些职能特色明显的新媒体账号内容往往更贴近民众日常生活,日常可发布信息量较为充足,成为公安新媒体矩阵中的重要力量。
3. 新媒体政务属性突出,服务群众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公安系统新媒体建设中政务属性愈发得到重视,2018年,公安机关新媒体发布的内容中,本地警情通报、违法违规行为曝光等内容占主流。多地公安机关还将一些审批服务事项上线微信服务号和小程序,实现“掌上服务、指尖办事”,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的同时,也增强了所在地区公安系统新媒体平台关注度、影响力。
以“广州公安”为例,其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可在线提供服务151项,涵盖出入境、交管、治安、监所四大警种,实现审批服务便民化,极大降低了民众办事成本。公安系统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服务,有利于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又如,苏州公安在2018年已实现86.5%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快递送、不见面”。苏州企业、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苏州公安微警务”渠道申报的事项信息,可流转到苏州公安内网审批系统,政务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二)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案例分享
1. 四平警事:创意短视频讲好警务故事
概述:四平公安抖音号“四平警事”,以轻松幽默、通俗易懂的形式复盘各类违法犯罪案例,每期视频专注突出一两个法律知识点。如,演绎两个“笨贼”私设路障,抢劫过往车辆被警察抓获,以幽默的对话阐明了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将付出的代价,具有良好的警示作用。该短视频点赞量高达310万,评论量达7万。这一系列的普法教育视频在2018年引发了网民热捧。截至2018年底,抖音号“四平警事”视频累计播放13.8亿次,累计粉丝数1070万。
点评:抖音号“四平警事”,以幽默的风格演绎故事,用轻松的手法普及法规,亲民接地气。短视频形式易于理解,群众喜闻乐见,这是其独特品牌效应和强影响力的基础。
2. 温州交警:紧跟地方热点曝光地方违法违规信息
概述:温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温州交警”文章《首次曝光!温州这几个快递外卖企业、骑手被点名!首张体检单出炉!》,针对公众较为关注的快递外卖骑手交通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大数据对温州市12家主要快递外卖企业,10254名电动车骑手交通守法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公布各企业快递外卖骑手违法情况,并对多次违反交通法规的骑手进行曝光,从而形成了一份行业“体检单”。该内容发布后获得社会较大关注,文章阅读量迅速达到10W+级别。2018年 “温州交警”生产的42篇10W+微信文章,从内容上看,亦多为当地交通信息、交通违规违法案件方面。
点评:微信公众号“温州交警”发布的内容,往往是针对当地民众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做出示警、回应,从而使内容形成强大的传播力。上述案例促进规范快递外卖行业骑手强化交通安全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新媒体账号的关注度和认同度。
3. 广州公安:多维度展示警察亲和形象
概述:广州公安微博在2018年中秋期间,发布警察“变装”视频《一秒变装!换身马甲警察蜀黍帅翻天》,内容聚焦特警、交警、水警和社区民警四种职业身份,从生活模式到工作模式的快速转换,前后对比特色鲜明,辅之趣味视频花絮,充分展示了公安形象,并结合转发抽奖活动,引导网民进行转发。该微博短视频播放量达64.8万,收获900余次转发,单条微博下评论量297条。大量网民在评论中致敬公安干警,肯定警察工作,如“人民保护神好帅啊,台风来临之际,冒着风雨上街保障百姓安全,不只是帅更多的是感动,社会因此发展美好。”“老广的中秋节在平凡中度过。有警察蜀黍保驾护航,得以安然自若,这也是生活的小确幸。”
点评:微博“广州公安”利用微博,以视频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将警察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产生出强烈的对比效果,生动展示警察形象,内容上更加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效增进公众对警察工作的理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检察院系统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
表2. 检察系统政务新媒体排行榜Top10
(一)特点分析
1. 借力小程序,“指尖上的检察院”建设成效突出
2018年,检察机关充分运用小程序等新应用,创新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检务”系统,助力检察工作开展。如多地检察机关上线微信小程序,通过内置各类功能模块,实现检察机关各类服务与微信小程序的深度融合,紧密衔接各项检察工作,助力“智慧检务”建设,打造“指尖上的检察院”,有效强化了检察类新媒体平台的政务服务能力。此外,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利用微信小程序进一步畅通当地居民信息反馈渠道,通过“随手拍”等功能,为公益诉讼提供线索、证据,对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实际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检察机关社会公信力,促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2. 省级检察机关新媒体建设步伐领先,民众反馈积极
数据显示,省级检察机关新媒体建设成效相对突出,影响力整体领先。综合指数排名前十账号中,省级检察机关新媒体账号占据6席,与民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2018年,头条号“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发文量4600余条,跟帖评论达59万;微博“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日均评论量354条,微博“河南检察”日均评论量257条,其中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在鲁山县人民检察院对尚在进行办案程序的涉未成年人强奸案不实报道一事的情况通报,单条微博下评论量即达2.4万。这些都体现出网民对省一级检察机关新媒体信息的关注与认同。
3. 新媒体运营能力分化较大,基层运营能力尚待提升
通过对检察机关总指数观察发现,检察类新媒体账号间运营能力差距较为明显。以公检法司各领域前50名为例,检察类新媒体账号总指数在80以上仅为17家,相比公安、法院、司法领域数量相对较少,且第一名与第五十名间分差较大,这说明检察系统内部新媒体运营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具体来看,基层检察机关在互动度与稳定度两方面相对偏弱,前50名中,基层检察机关两项得分集中在55-75之间,而省级检察机关得分则集中在70-85之间。民众参与度不强是基层检察类账号影响力相对偏弱的主因,与网友互动能力建设方面仍然有待提升。
(二)检察系统政务新媒体案例分享
1. 江苏检察在线:以“热点案件”说“法”,普法效果佳
概述:2018年8月,“昆山反杀案”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江苏检察在线”发布文章《为什么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关于昆山“8.27”案件的分析意见》,以检方的角度描述案件基本情况,同时引用法律条文,依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当防卫认定做出详细解释,给出了针对正当防卫认定的具体分析意见,有力说明了检察机关对该案中正当防卫行为认定与公安机关撤案处理的法律依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文章阅读量达10W+级别。
点评:微信公众号“江苏检察在线”,能从检察机关职能角度出发,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案件,以案说法,回应民众关切,阐明检察机关对案件的处理依据,在维护法律公正、强化政法机关公信力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法律常识的普及,提升了民众法律意识。
2. 浙江检察:检察官走向台前塑形象
概述:在201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之际,微信公众号“浙江检察”刊发《【浙检40年】11位检察长的走心告白,满满感动!》,浙江省11个市县的检察长走向台前,回忆自身工作经历,并结合当前工作形势,展望未来检察事业发展方向,对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发表了自身的感想,凸显出11位检察长对检察事业的追求。同时,文章底部设置对各检察长感言内容进行投票,吸引了受众广泛参与,该文微信阅读量达到10W+级别,广受欢迎。
点评:微信公众号“浙江检察”这一活动积极协调省内各检察机关,11位检察长的“告白”真诚、感人,以自述的方式,生动展现了检察队伍的精神风貌,也提升检察机关在公众心中良好形象,增强了检察队伍的凝聚力。
3. 阿荣检察:“人格化”传播打造跨平台品牌节目
概述:阿荣旗人民检察院在新媒体账号推出“检shi尬聊”栏目,构建“阿检郎”“阿检妹”两个既诙谐幽默又严肃认真的人物形象,充分应用音频、短视频等新型传播手段讲述检察案例,普及法律常识,并根据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不同平台特点发布风格统一、形式多样的作品,通过各平台内容构建从而形成传播合力,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点评:阿荣旗人民检察院新媒体账号运营较为注重整体效果,通过构建“阿检郎”这一人设,使得各平台间内容构建得以相互关联,从而形成传播合力,有效提升了账号主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三、法院系统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
表3 法院系统政务新媒体排行榜Top10
(一)特点分析
1. 以新媒体为重点工作、热点案件最重要的传播载体
法院系统新媒体发布内容话题较为集中,2018年全年围绕“基本解决执行难”等年度重点工作,以多种形式详细披露案件审理过程、判决结果、后续执行情况等相关内容,如通过新媒体平台持续曝光大量“失信被执行人”相关信息,以震慑“老赖”,促进法院执行难问题的解决。
在社会热点案件当中,法院系统通过新媒体平台积极应对,发布案件信息,展示法院工作细节,回应社会公众关切,有力引导了社会舆论的正向发展。如在“汤兰兰案”中,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针对媒体报道的相关细节及质疑逐条予以回应,展示案件再审查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对驳回申诉决定做出了清晰的解释。此类针对社会热点案件的回应,彰显了法律的公正权威,增进了社会安全感,促进了法院系统的公信力建设。
2. 短视频内容建设效果佳,“现场直播”爆款频现
2018年,各级法院机关积极布局短视频平台,截至年底,共开设抖音账号631个,在数量上仅次于公安系统。在发布内容上,各级法院机关抖音号全年发布视频数总数9916条,视频累计点赞量达2728万,相关短视频内容传播效果整体良好。
通过观察法院系统短视频平台运营情况较好、内容点赞评论量较高的内容可以发现,相比公安机关“抖音号”的“讲故事开展警示教育”的风格,法院系统更多是“场景实录”类内容,法院干警执行工作、法庭庭审宣判等法院具体工作内容往往更易形成“爆款”。尤其是“解决执行难”、“抓老赖”、庭审等现场感的视频,通常易收获网民大量的点赞与评论。
3. 借力“移动微法院”,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
2018年,随着“智慧法院”建设深入推进,法院系统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助力司法公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信息不断增加的多种需求。当前,“司法公开”“诉讼服务”在各级法院微信公众号菜单栏中基本成为标配,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一新媒体平台,为群众提供线上提交材料、立案申请、查询案件进展、联系法官、接收送达文书等多种功能,减少群众往返法院次数,降低了群众诉讼难度。同时,全国多地法院积极上线微信小程序,建设“移动微法院”,开设法律调解、案例查询、法律知识库、诉讼费用计算、立案、缴费、庭审直播等各中功能入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切实促进人民群众在诉讼过程中“问累、诉累、跑累”等问题的解决。
(二)法院系统政务新媒体案例分享
1. 福建高院:直播执行攻坚现场,树立司法权威
概述:2018年,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全省法院开展了“亮剑八闽-福建法院院长带队执行攻坚”系列网络直播活动,通过微博、视频全程直播,直播过程中以文字、图片等方式,对执行案件类别,查封、拘传、移交等采用的执行方式做出说明,并邀请当地党委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到场指导监督。活动共组织开展执行直播82场次,全省所有基层法院全部参与。微博话题讨论量达1.7万,阅读量达1000多万。
点评:“基本解决执行难”既是法院系统2018年工作重点,也是政法领域中民众关注度较高的热点话题。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充分利用微博对法院工作进行直播,在回应民众关切的同时,对“老赖”产生了较强的震慑效果。
2. 山东高法:短视频展现庭审细节让司法更透明
概述:抖音号“山东高法”,将酒后抢夺司机方向盘一案审理过程用短视频的形式,通过庭审现场视频、犯罪现场视频、图片解释说明的形式发布,收获网民大量点赞与好评。由于该案是山东省首例公交车司乘冲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且该案受理时,“重庆公交车坠江案”发生不久,网民对这一话题高度关注。该视频点赞数达4.3万,网民留言达1.1万条,普遍对法院判决表示支持。
点评:2018年,法院系统在社会热点案件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庭审内容发布形式,对潜在的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形成警示,有助于增强民众守法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此外,短视频形式更易突出庭审过程中公众关注的细节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增强法院机关判决的权威性及公信力。
3. 北京朝阳法院:灵活回应网民关切
概述:2018年10月25日,网络上一则“司法拍卖柴犬登登”的消息引起网友广泛关注,部分网友对朝阳法院司法拍卖宠物狗的行为表示质疑。朝阳法院政治部宣传工作组在监测到此舆情之后,迅速反应,积极策划,主动回应网友关切,于当晚18点38分起,通过官方微信账号“朝阳法苑”及官方微博账号“北京朝阳法院”接续发布《我叫登登,我想有个家》等文章,就柴犬登登拍卖一事原委及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回应。相关文章发布后迅速燃爆网络,网友纷纷转发评论,点赞暖心拍卖,高呼“法院有爱”。文章微信阅读量近6万,微博阅读量击破160万,数千网友转发评论。
点评: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这一案例,紧贴社会热点,体现出较强的舆情应对能力,不仅解答了网友疑问,有效引导了舆论走向,还有助于促成案件顺利执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拟人口吻回应网友,极大增强了内容的感染力。
四、司法系统政务新媒体综合排行榜
表4 司法系统政务新媒体排行榜Top10
(一)特点分析
1. 新媒体账号“头部效应”突出,传播整体性待强化
从不同平台各项数据分布上看,司法系统新媒体账号间内容建设、运营能力差异较大,“头部效应”尤为突出。司法系统6209个“头条号”中,影响力前100的账号的发布信息数占所有账号总发布数的50.47%;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前10名账号的头条阅读数,占前100名头条阅读数总和的87.93%;微博影响力前10名的粉丝量合计占到前百名账号粉丝总量的78.9%。司法系统前50名账号的“认同度指数”较为突出,在整个政法系统中位居前列,但从所有账号整体上看,影响力则相对靠后,传播联动性等均有待提升。
2. 市县级司法新媒体运营成效突出,传播力向基层拓展
从司法系统新媒体综合排名上看,前50名中,市县一级司法机关新媒体达42个,可见当前市县一级司法机关新媒体运营能力相对较强,司法新媒体传播力量基层纵深拓展明显。此外,从各平台账号开设情况上看,市县一级司法机关多专注其中两到三个平台账号运营,如前50名中33家开设“头条号”,26家开设微博账号。
(二)司法系统政务新媒体案例分享
1. 上海监狱:展现服刑人员改造生活,主题新颖
概述:抖音号“上海监狱”发布的一条展示服刑人员瓷刻手艺的短视频,点赞量高达79万,视频内容是吴家洼监狱服刑人员认真制作瓷刻的画面与瓷刻作品展示,以瓷刻制作时敲打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在几十秒的视频中没有任何话语,而是辅以“声声敲打,琢物雕心”“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找回迷路的灵魂”等文字作为说明,鲜明体现出监狱服刑人员改造生活与监狱管理工作亮点。
点评:由于监狱与社会处于一种相对隔离的状态,监狱中工作人员与服刑人员的日常生活往往难以为外界所知。此类短视频体现监狱管理工作亮点的同时,也展示了服刑人员的“手艺”,有助于减少社会歧视,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2. 江苏浦口监狱:反映狱警实际工作引发群体共鸣
概述:微信公众号“江苏省浦口监狱”音视频内容《原创视频|监狱人民警察<我们不一样>》,由几位狱警共同演唱,视频画面内容大部分为狱警日常工作场景,填词内容富有狱警特色,如词中“每天奔走在巍巍高墙里”“二道门开了又关闭”“更努力,只为了规正迷途中轨迹”等内容,直接反映出狱警日常工作生活的细节与狱警们所秉承的理想信念,引发了群体共鸣。视频一经发布,一天内阅读量即突破两万,随后更是被各大网络媒体及监狱相关领域自媒体大量转载与评论,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点评:江苏浦口监狱这一作品在内容上极富特色。从内容形式、整体策划、素材选取等方面以强烈的现实感、使命感激发了群体共鸣,也向社会展示了狱警的优良品质,塑造了良好的狱警形象,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3. 法治西藏:围绕重点工作展现地方特色
概述:西藏自治区普法办微信公众号“法治西藏”,基于西藏自治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各项要求,制作了“为西藏扫黑除恶打call”H5程序,程序内容包含藏汉双语快闪视频,极具藏区特色。快闪视频通过“仓吉雪”“云丹”两个动漫人物,列举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针对的具体行为,以及黑恶势力的具体特点。同时附有在线举报功能。小程序推出后在当地受到广泛欢迎,参与人数达13.4万,收集有效线索20余条。
点评:微信公众号“法治西藏”新媒体在内容上,与政法领域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内容制作中充分考虑当地少数民族受众群体,有效扩大了新媒体平台的受众覆盖面,有利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助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
新媒体运营情况分析
一、各平台账号运营情况
(一)微博情况
微博方面,2018年公检法司各系统前百名微博账号日均发布数量均在10条以上,整体频度差距不大。从传播效果上看,公安系统微博账号最为突出,前百名中粉丝量十万以上账号数量达83个,日均评论量达266条,遥遥领先于其他类别账号。检察系统粉丝量十万以上账号19个、法院系统25个、司法系统10个。
2018年公检法司前百名微博账号粉丝数十万以上账号数
(二)微信情况
微信方面,2018年公检法司各系统前百名中微信公众号多保持两天一次的发布频率,其中公安系统每个账号年均发布268次、检察系统每个账号年均发布275次、法院系统每个账号年均发布203次、司法系统每个账号年均发布195次。此外,公检法司各系统“微信公众号”均有10W+文章产出,各领域微信公众号头条文章平均阅读数均在1000以上。
2018年公检法司“微信公众号”前百名平均发布次数
(三)今日头条情况
今日头条方面,2018年公检法司各系统“头条号”前百名账号各类信息总发布数合计106.8万条。各系统前百名账号中,公安系统总发布数29.9万条、检察系统总发布数50.6万条,法院系统总发布数10.2万条、司法系统总发布数15.9万条。此外,各系统前百名账号发布内容受众参与度较高,2018年各系统前百名账号总评论数达1701.4万。
2018公检法司各系统“头条号”前百名总发布数占比
同时,公检法司各系统“引关圈粉”能力明显较强。2018年公检法司各系统“头条号”前百名整体粉丝增长率均在10%以上,体现出平台内容强大的吸引力。其中公安系统“头条号”前百名全年粉丝整体增长量达234万,整体粉丝增长率高达57.4%,在公检法司各系统前百名账号中,粉丝增量、增速均为第一。
2018年公检法司“头条号”粉丝增长量
(四)抖音短视频情况
2018年,抖音短视频应用成为政法新媒体建设的一大增量。截至2018年底,公检法司抖音号共1700余个,发布短视频累计达7.1万条。其中,公安和法院系统短视频平台布局意愿较强,公安系统短视频账号数量达922个,法院系统短视频账号数量达631个。检察系统与司法系统短视频账号数量均不足百个。
2018年公检法司“抖音号”数量占比
同时,短视频平台内容建设整体效果较为良好,普遍保持一定更新频率,“零发布”、“僵尸号”等情况相对较少。其中,公安系统抖音号运营建设最为突出,各公安机关抖音号发布短视频总数累计5.7万条,12家公安新媒体账号粉丝数量达百万以上。法院系统短视频应用与具体工作结合情况较好,法院庭审视频剪辑、司法执行“抓老赖”等短视频内容播放量、获赞量普遍较高。
二、运营建议
(一)功能定位
1. 政务公开信息及时发布,防范化解舆情风险。作为政务信息权威发布的官方平台,政法新媒体在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上具有重要作用。政法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政务公开信息,对压缩网络谣言滋生空间,营造富有安全感的社会环境,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针对涉众型互联网犯罪案件处置上,政法新媒体及时通报案情进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避免产生大面积社会恐慌起到了积极作用。以P2P金融类案件为例,2018年8月2日晚,上海静安、黄浦、浦东、杨浦等10个区警方通过官方微博通报一批涉及P2P金融类案件,涉44家P2P平台,并公布相关案情调查进展,对稳定公众情绪、引导涉案平台投资人配合警方办案起到积极作用。
2. 创新普法宣教工作形式,有效引导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政务新媒体兼具政务与媒体双重属性,在“万物皆媒”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开展普法宣教工作的重要阵地。政法机关通过新媒体应用,创新普法宣教形式,通过图文结合、短视频、微博互动等方式,对各项法律法规、热点案件、政法机关当前工作重点进行分析解读,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有效防范社会矛盾积聚所带来的政治风险。此外,政法新媒体采用短视频等创意化、场景化、平民化的表达方式,对社会中常见犯罪手法、新型犯罪手段进行曝光,有效提升了民众防范意识,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震慑,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起到重要作用。
3. 展示政法机关良好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务新媒体已成为传递党和政府声音、推动政务公开、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在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在各类社会热点事件当中,来自于网络新媒体的批评质疑,极易点燃社会公众情绪,弱化政府权威,削减政府公信力,加剧政务工作难度。政务新媒体作为政民互动的重要渠道,已成为当前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在各类信息发布中应有力践行“两个维护”,展示政府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增进社会共识,消解对立情绪,引导社会公众理解、支持政府工作,提升政府公信力。
(二)发布内容
1. 注重优质原创内容发布,增强信息传播效果。随着各级政法机关新媒体平台整体布局基本完成,未来政法新媒体建设更应注重创新信息传播方式,讲好新时代政法故事,提升信息传播力,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在各大网络平台“众声喧哗”、“信息爆炸”的当下,专注优质原创内容制作发布,是塑造政法新媒体品牌,覆盖更广受众群体的有效手段。通过观察公检法司抖音号可以发现,优质原创作品往往能够快速提升账号粉丝数与关注度,实现“引关圈粉”。未来,随着各类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形式不断改变,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广泛,优质内容所产生的头部效应更加明显,做好优质原创内容发布或成为做强做响政法新媒体的关键。
2. 把握新媒体平台特点,注重内容与形式匹配程度。政务新媒体内容发布应明确考虑平台信息传播特点与平台受众偏好。政法机关在新媒体内容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信息内容与平台传播形式相匹配,避免跨平台盲目搬运内容。如微信公众号用户粘性较大,适合发布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等深度内容;今日头条、微博以快餐式阅读为主,适合发布各类即时消息、情况通报、法律知识普及等时效性强、便于广泛传播的内容;抖音短视频平台年轻用户较多,短视频内容生动形象,易突出特色、形成热点,适用于展示政法机关形象、曝光常见违法犯罪行为、创新普法宣教形式等。通过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平台发布内容,促进新媒体平台融合创新,提升政法新媒体矩阵在网络空间的覆盖面、影响力。
3. 明确信息发布底线,避免引发社会误解。政法新媒体发布内容应适当考虑民众情感需求与当下网络舆论环境。针对涉民族宗教、未成年人、热点案件等易引发社会意见分歧的内容,在发布时间、表达方式上应力求信息准确,用词得当,避免引发社会误解、增添不满情绪,影响政法机关正常工作。此外,在创新宣传方式,展示政法机关亲民形象的内容制作上,不宜过度娱乐化,避免“只为流量、不看工作、不顾大局”情况的发生,应通过内容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各类政法机关职能,适当展现政法机关的严肃性、权威性,增强民众内心安全感,提升政法机关公信力。
(三)账号运营
1. 完善账号信息发布机制,提升运营人员媒介素养。政法新媒体近年来积极进驻各大新媒体平台,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运营不到位,出现了部分“娱乐号”“僵尸号”“休眠号”。一些政法新媒体账号存在发布内容脱离自身职能定位,刊发与工作职能无关的“鸡汤文”“养生帖”,看似热闹,实则空洞无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机关公信力;一些政法新媒体账号“只建不管”,无人运营,如今日头条平台中,一些政法新媒体“头条号”建号至今各类信息发布数量为零;个别新媒体账号运营能力不足,运营人员媒介素养较低,在信息发布、日常互动过程中,内容不严谨、缺乏应对网民质疑的手段,引发负面舆情。未来应通过多方面加强政务新媒体运营保障,完善账号信息发布机制,配足配强运营人员,在保障各平台账号内容日常更新的同时,定期对运营人员进行媒介素养、舆情应对、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培训。此外,各级政法机关新媒体账号开设前应制定相关运营规划方案,明确信息发布流程规范,设立合理运营目标,避免平台账号“建号即休眠”情况发生。
2. 积极与社会公众进行互动,提升账号主体影响力。回应社会公众关切,畅通民众表达自身合理诉求渠道,是政务新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来源。政法新媒体,尤其是基层政法新媒体,在运营过程中,往往直面群众日常生活的各类问题,所面临的社会矛盾挑战形势复杂,在与公众互动过程中,极易产生相关负面舆情。导致一些政法新媒体账号在运营过程中形成“畏难情绪”,一定程度降低了账号互动频率和互动质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众参与感、认同感。政法新媒体账号在运营过程中应积极主动与社会公众进行互动,提升互动质量,使公众在互动过程中感受政法机关的“温度”,通过政法新媒体促进社会治理能力提高,增强账号主体影响力。此外,政法新媒体也可主动出击,利用新媒体平台举办网络活动等方式吸引网民参与,在实现宣传效果的同时,有效提升账号主体影响力。
3. 把握职能定位,提升新媒体账号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新媒体平台在账号运营过程中不应忽略其政务属性,随着各类新兴技术不断投入使用,政务新媒体对政务服务承载能力逐步提升,政法新媒体促进政务服务进入“指尖服务”时代。2018年,多地政法机关通过政法新媒体平台为群众提供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未来,政法新媒体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开发新媒体平台服务功能,拓展政法新媒体应用渠道,通过服务能力的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提升政法机关服务能力,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四)矩阵建设
1. 完善多平台政法新媒体建设,实现矩阵传播全覆盖。近年来,政法新媒体“两微一端”布局基本完成,各级政法机关在面对社会突发事件、热点事件中,广泛利用新媒体渠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普及法律知识,引导网络舆论正向发展。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抖音短视频平台,各大政法机关积极入驻,探索短视频信息传播形式,产生一批如四平警事、山西高院、四川监狱等粉丝量大、关注度高的抖音号。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媒介传播渠道必然会随之改变,也对政法新媒体矩阵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可在明确自身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探索如知乎、Bilibili等新媒体平台,实现矩阵传播全覆盖。
2. 促进多平台间信息发布互联互通,协同放大宣传效果。政法新媒体矩阵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各级政法机关新媒账号间融合发展,矩阵中各新媒体间做到各有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信息互联互通。从本机关职能角度出发,在社会重大事件中及时、规范发布相关信息,增进信息发布与解读回应权威性、及时性,协同放大宣传效果。避免出现同一事件中,不同政法机关新媒体发布信息出现明显矛盾,导致公众对相关政法机关产生误解。努力打造出一批社会公众认可度高、使用频率高、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的政法新媒体品牌。
3. 鼓励探索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保障矩阵发展生命力。政务新媒体矩阵未来的发展完善离不开各项新兴技术的深度应用。从近年来新媒体发展变革的过程来看,技术应用逐渐成为各类新媒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从通信技术的迭代带来传播方式改变、大数据应用使用户偏好更易了解、内容算法分发机制使信息推送更为精准。当前,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将对未来媒体生态带来新的变革,政法新媒体矩阵建设应顺应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各类新技术应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政法新媒体在网络空间中的服务力、传播力、影响力,保障新媒体矩阵未来发展的生命力。
作者:光明网舆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