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光明网:锤炼践行“四力” 讲好文艺工作者背后的故事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网动态 > 正文

光明网:锤炼践行“四力” 讲好文艺工作者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网信网2019-07-22 11:41

  近日,中国网信网报道了光明网积极践行“四力”讲好文艺工作者背后故事的事迹。以下为报道全文:

  近期,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光明网主办的“为人民抒情”大型文艺系列融媒体传播活动顺利开展。光明网报道团队积极践行“四力”,跑遍上海市内剧场,推出多场移动端后台探班直播、剧目拉流直播、数个抖音短视频以及图文稿件,用心搭起人民群众与文艺工作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脚下生风:跑遍上海13个剧场

  本届艺术节期间,共有51个剧目分别在上海的19个剧场上演。时间紧,任务重,为第一时间向广大网友呈现真实生动的现场情况,光明网报道团队17天里,跑遍13个剧场,西至保利大剧院,东至浦东群星艺术中心,北至宝山区委党校,南至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行程达500多公里。光明网记者穿梭于各剧场的后台和观众席,邀请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孟广禄、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刘佩琦和辛柏青、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等一批文艺工作者走进光明网直播间,为网友带来精彩的分享。

  眼里有活儿:随时捕捉演员后台“原生态”

  此次大型文艺系列直播致力于为网民真实呈现演员们和主创团队在台前幕后的工作生活状态,揭示主创团队进行剧目创作的心路历程。面对直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插曲,记者需要拥有过人的眼力并及时应变,充分利用好直播镜头捕捉精彩瞬间。在中国国家话剧院《谷文昌》的后台探班直播中,正赶上演出团队在演出前的集体加油打气环节,本来已经准备离开的光明网主播赵艳艳立即将镜头调转方向,及时捕捉到这激动人心的画面,引发了直播间里网民的热烈评论。

  脑洞大开:用新媒体花式玩转艺术节

  如何借力短视频传播的风口做好本届艺术节宣传报道成为光明网报道团队思考的重中之重。剧场艺术通常需要观众在剧场里静坐两个小时来观看整场演出,而短视频最合适的传播时长为30秒左右,视频内容需要接地气、易传播。为将这两者完美结合,光明网报道团队进行了“头脑风暴”,决定根据舞剧、歌剧、话剧、戏曲、儿童剧、杂技剧等不同剧种的特点,采用截取部分精彩片段、多片段融合、变速处理等多种方式,剪辑出适合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作品,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

  妙笔生花:用文字记录文艺工作者背后的故事

  在大量运用新媒体报道的同时,光明网报道团队充分利用好手中的笔,书写文艺工作者背后的故事,生动展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活动前,报道团队针对本届艺术节参演剧目做了大量“功课”,分类查阅剧目相关资料,对不同剧种进行分析,加强相关知识储备。活动中,报道团队积极同主创进行交流探讨,通过提炼精华、凝练思想,以接地气、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撰写了《京剧<红军故事>现女声四重唱袁慧琴一转身就是五十年》《网络点击量破十亿!舞剧<杜甫>再现诗史笔下的大唐》《主旋律作品频频“接地气”舞剧<天路>演绎平凡的伟大》《话剧<谷文昌>:让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等图文稿件,被各大媒体广泛转载。

  光明网“为人民抒情”大型文艺系列融媒体传播活动通过移动端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文化自信,增加了网民认同感,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光明网报道团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现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创新性地将“移动端直播+拉流直播+短视频传播+专家访谈+图文稿件”的融媒体传播方式引入中国艺术节,真实生动地向网民呈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台前幕后,让网民充分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 责编:张雪莹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