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权威专家解码大国外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2019)观点精萃(上)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光明网讯(光明日报记者王斯敏、张胜、李晓)3月11日,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2019)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行。会议聚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论述精神,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瞭望、预测和助推作用。来自中央部委、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新型智库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专题研讨班(第4期)的学员等近百人与会交流。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曹文泽:做国家发展进步的瞭望者、守护者和助推者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挑战性前所未有,同时,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我国在以负责任大国姿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同时也面临更多严峻挑战。近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面临复杂局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新问题。中国新型智库在这一复杂局面下,应当始终秉持咨政报国的情怀,不断增强善谋远谋的本领,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做国家发展进步的瞭望者、守护者和助推者。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作为国家级干部学院,加强智库建设、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责无旁贷。在涉外培训中,我们加强对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的总结提炼,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和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探索发挥智库“二轨外交”的作用。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
陆先高:以“智能+”“智库+”搭建咨政启民新平台
2018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绩,可以用三个“新”来概括——主场外交彰显新气象、全球治理体现新担当、“一带一路”开启新征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仍然存在的战略机遇期,需要新型智库凝聚学术共识、完善相关政策、助推民众认知,既做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合作的探路者和推动器,更做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粘合剂。2019年,中国智库应当以服务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重点,更好地为国家外交工作提供智力支撑,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更好地惠及世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光明日报的70岁生日。 “智库化办报、办新媒体”,打造属于光明日报的“智媒体时代”,是光明日报在媒体深度融合中的特色化选择。光明日报是“智能+”和“智库+”的探索者、受益者。我们所理解的智媒体,是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的双重叠加、双向发力。我们正在大数据分析、5G时代智媒体技术创新方面谋篇布局,也始终和中国智库同心相应、同向而行,团结全国智库专家,以专业研究回应民众关切,推动国家发展。
前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原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中国—美国友好协会副会长、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周文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中国外文局原局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周明伟分别以《对中美关系的一些思考和看法》《中国智库应有对话世界的勇气和能力》《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呼唤智库开拓思路、登高望远》为题做了主题演讲。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冯绍雷,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金灿荣,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主任于运全也在主旨发言中阐述了对于大国外交与智库作用的看法。
前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原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中国—美国友好协会副会长、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周文重
周文重认为,新时代的大国外交,离不开中国智库,也离不开驻在国的智库。就中美关系而言,很多问题需要智库贡献智慧、研讨对策。当前,亟须发挥双方智库作用,通过坦诚交流和二轨对话,不断深化中美社会交往,厚植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要不断扩大双方共同利益与合作空间,筑牢稳定中美关系的经济基础。要将拓展中国周边外交空间与开展新时代中美良性互动相结合,培育两国共同的朋友圈。要增进两国在全球治理层面的政策协调,围绕应对反恐、防扩散、太空和网络安全等共同挑战来展开合作。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
于洪君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智库,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也是世界认识、了解中国的一个特殊窗口。可从两个方面提升中国智库实力:一是增强勇气与信心,要创造大格局,从文明交流的角度去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二是改进方式与方法,完善智库参与国际交流对话的机制和方式,用国际受众可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发出中国声音。
中国外文局原局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周明伟
周明伟表示,在中国日益走向国际舞台中央的过程中,如何培养造就一批国际化大国外交人才,是新时代大国外交提出的紧迫需求。当前,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我国在学科、师资、教材、案例等方面以及人才考核、选拔、使用的机制体制方面,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对此,需要着眼长远,着手当前,下大功夫统筹协调,科学推进。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冯绍雷
冯绍雷就“中俄关系与世界新秩序”做了介绍。他表示,中俄两国的关系不同于冷战对抗,不同于大国势力范围划分,不同于欧洲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更不同于以霸权方式建立国际秩序。中俄之间的关系是超越意识形态、发展水平、国力大小的,构建这种互信、互鉴、互利的外交关系十分不易,不仅需要政策和战略层面的成熟设计,而且需要理论和观念上的全面提升。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相互沟通为两国保持友好关系创造条件。
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
王德培分析了中美经贸比较中存在的三个差异。首先是贸易差,我国在一些双边贸易中处于顺差但外汇储备没有增加,特别是互联网相关领域绝大部分利润还在美国;产业结构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初是成本的洼地、利润的高地,今天已经发生变化,美国的产业结构也在调整;技术差,美国在高新科技领域整体领先于中国,但中国也在一些领域开始掌握规则编制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金灿荣
金灿荣认为,要在今天大的时空背景中思考中美关系。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中国在世界上应对所有挑战的关键是把家里事搞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并注重发挥好两个群体的作用,即地方政府干部的作用和企业家的作用。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主任于运全
于运全从6个方面比较了中国智库国际化建设的差距和不足: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的全球性、战略性、基础性不够;国际知名学者数量较少;国际传播能力较弱;国际平台活动能力较差;研究成果全球认可度不高;国际智库合作层次较浅。他建议,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提升中国智库国际传播水平,建设完善智库交流合作机制,建立一批稳定可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刘靖北
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副主任王斯敏
互动环节,七位专家上台接受提问。王斯敏主持。
上午的论坛分别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副主任王斯敏主持。多位听众在互动环节向专家提问,展开深度交流。
与会者表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中国走向世界、开展文明交流对话、提升文化影响力,以及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和窗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不断推进,离不开智库界的不懈付出。广大新型智库应以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决策咨询服务为核心,不断增强本领、加强交流、积极发声,在研判国际形势、促进国际交流、传播中国声音、营造良好国际舆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贡献智库力量。
下午的论坛聚焦智库建设,来自智库研究、评价界的六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