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张碧涌副总编辑出席“媒体融合语境下主流评论的发展与突破”研讨会并致辞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领导活动 > 正文

张碧涌副总编辑出席“媒体融合语境下主流评论的发展与突破”研讨会并致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8-12-24 09:19

守正创新,让主流声音更响亮

“媒体融合语境下主流评论的发展与突破”研讨会在光明日报社举行

光明日报记者 赵明昊 王丹

  评论,是传媒领域的旗帜和灵魂。面对舆论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媒介融合的日益推进,党报评论如何有效赢得受众,拓展阵地?面对多元思想文化和多种话语体系的并存与竞争,主流观点传播应作出怎样的变革?

  盘点2018,展望2019。“媒体融合语境下主流评论的发展与突破”研讨会12月21日在光明日报社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全媒体主声浪”。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主要媒体的评论员齐聚一堂,分享经验,激荡思想,共同把脉媒介融合发展大势,探讨主流舆论的守正与创新之道。会议由光明日报评论部主任蔡闯主持。

  把握大势,与时代同频共振

  “党报党刊的评论,就要有党报党刊的样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张碧涌在致辞中表示,只有把握历史大势,评论才能符合时代需要、契合现实国情、满足受众需求,最终实现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做好评论工作,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内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同时不断提高评论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素养。

  张碧涌说,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共同形成了多平台、多渠道、多介质的“大评论”格局。舆论场物理形态虽然发生变化,但表达方式扩展的背后仍然是“内容为王”。评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升了,写出的评论才会更具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党报党刊评论要追求权威性、思想性。对于新时代需要的“新评论”,前线杂志社总编辑李明圣给出三个关键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叩动心灵。求是杂志社副编审孙煜华认为,越是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中央主要媒体的权威性体现得越明显。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提出,方向性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把握。

  “党报党刊要敢于直面各种尖锐问题、敏感话题。让理论引导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基础是保有政治定力。”孙煜华认为,凡事都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看问题、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想问题,就可以“不畏浮云遮望眼”,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在社会问题上有纸上谈兵的无力感。

  融合发展,激发评论新优势

  如何适应、引领全媒体时代,是一道充满挑战的考题,所有媒体都是答题人。

  人民日报新媒体评论主编姜赟认为,面临媒体形式发展的变化,特别是观点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同技术支撑的传播平台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应该把握好评论形态与“大评论”时代、评论单兵种与全媒体集团军、议题发现与议题引领这三对关系。

  凤凰网评论总监高明勇观察发现,党报评论和都市报评论的“面貌”和“气质”趋同,提出学界和业界要认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评论的本义是什么。

  微信公众号“侠客岛”负责人张远晴给出团队共同认可的答案。他们认为,像侠客岛所发布的以“解读”为主的内容也应该算作评论。通过这种深度剖析和解读,可以带给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给他们一个看待和应对问题的角度,“这是媒体的使命和责任”。

  全媒体时代,评论不应仅有“笔墨耕耘”的写作方式,还应该有“拥抱全媒”的生产模式。姜赟介绍了“睡前聊一会”“两会侃侃谈”等经典融合案例,分享了人民日报在现场与评论融合、音视频与评论融合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和经验做法。光明日报社评室主任刘文嘉介绍了光明日报“评论早会”的融合模式及具体工作流程。人民网观点频道主编黄策舆则从人民网评与人民时评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分析入手,探讨未来打通不同部门藩篱,通力协作的可行路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诸多媒体的融合探索带来不小的触动和启发。

  应势而动,拓展可为空间

  如何提升主流媒体的评论传播力是研讨会讨论的重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论员王石川表示,在评论写作过程中,“三言”最为重要,要做到“有话好好说、好话说得俗、俗话加点料”。他举例说,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流行一种“姥姥文化”,换言之就是节目做出来之后要问一句“如果去问你妈和姥姥,她们看懂了吗”,这就是“大众化”。“大道理只有群众赏识,才能直抵人心、观照社会。”对于这一点,不少与会嘉宾表示赞同。

  评论要观照社会,但不能被新闻热点牵着鼻子跑。知名评论员曹林说,评论员要警惕失去从身边和生活中寻找并发现话题的能力,评论选题要自觉从热点导向转为问题导向。专栏作家舒圣祥也认为,评论员要多进行逆向思维、多进行细节追问,不盲从平台的权威,也不迎合大众情绪,才能避免人云亦云,让评论更有价值。

  有的与会嘉宾提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似乎人人都可以是评论员的新媒介语境下,主流媒体评论的部分空间被挤压,评论员存在的价值受到挑战。对此,澎湃首席评论员沈彬则认为,就近些年的趋势看,互联网传播环境下,评论的功能其实是在升级的,“正在从媒体的后卫变先锋”,现在的评论已经成为冲在第一线的信息筛选者、事件参与者,甚至是舆情的启动者,成了独当一面、快速吸引流量、提高传播带宽、展示媒体价值观的主要新闻产品。

  机遇总是与挑战伴随而来。在新时代的历史语境和全媒体的传播环境中,凝聚共识、守正创新,主流评论必将大有所为,也必将让“中国好声音”更加响亮。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2日 06版)

[ 责编:白丽克孜·帕哈丁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