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 摄影靳铃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形容后人超过前人的千古名言与我国的一项非遗技艺相关。战国后期的大思想家荀子正是目睹绿色“蓝草”的色素由黄变绿、由绿变蓝、再变青的转化过程而发出感叹,这也是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奥妙所在。
近日,光明网与咪咕文化联合主办,咪咕视讯承办,咪咕直播独家播出的《致·非遗敬·匠心》第二季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直播跟随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走进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为网友讲述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
蓝印花布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吴元新介绍,蓝印花布从纺纱、织布到印染全部都是纯手工而成,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的艺术世界。
南通蓝印花布上的纹样图案,一般都来自于民间,“被面上有《凤戏牡丹》,帐檐上有《喜鹊登梅》,腰裙上有《吉庆有余》,门帘上有《富贵满堂》,棉袄上有《长命百岁》”,吴元新说“每一幅图案都寄托了百姓的美好理想与诚心祝愿。”
南通是我国主要的棉花产地之一,又盛产可以制作颜料的蓝草,制靛业发达,这让它成为蓝印花布的重要产地。家家纺纱、户户织布,每户人家都能染蓝布是南通人的真实写照。“大多数南通人从出生开始,几乎一辈子就离不开蓝印花布,铺的、盖的、穿的、戴的,蓝印花布被制成各式生活用品与南通人朝夕相伴”,吴元新说,他也是从小看母亲纺纱织布,耳濡目染爱上了蓝印花布。
吴元新的母亲管慧芳已经91岁高龄,依然在直播中热情地为网友演示手工纺纱和织布,老人家娴熟的动作、精湛的技艺博得了网友的点赞热评。
而直播中的另一亮点就是吴元新和女婿倪沈键展示的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工艺流程,“把做好的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石灰和黄豆粉调成防染剂,用刮浆板把防染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吴元新边染布边介绍,“刮浆晾干后的白布放入蓝草染缸,染好布匹晾干后刮去防染剂,就显现出蓝白花纹。蓝印花布就是这样制成的”。这套工艺流程繁冗复杂,吴元新却干的得心应手,这和他40多年的染布功力密不可分。
别看女婿倪沈键现在讲起蓝印花布头头是道,其实他原是金融专业研究生,在冯骥才先生、韩美林先生的鼓励下才半路出家,辞去银行工作从学徒开始学习染布技艺,现已被授予“江苏省技能大师”。
除此之外,吴元新的女儿吴灵姝也接班传承,协助父亲收集整理古旧蓝印花布,并创新了一批蓝印花布时尚生活用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小孙女吴抒染6岁就已经开始学习刻版和扎染,直播中,她用刻刀在牛皮纸上镂刻图案的样子萌化了网友的心。
吴元新说:“家庭传承是最好的传承方式。如果没有女儿女婿的加入,没有家人的认可支持,我又怎么能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呢?”当然,仅仅是家庭传承还不够,吴元新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南通蓝印花布,认识到这种古老工艺的文化和魅力。于是,他又创办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这里不仅陈列了上千种蓝印花布制品、图片和生产工具,还有自己品牌的蓝印花布产品。
吴元新创新蓝印花布纹样820多个,蓝印花布围巾、包袋、鞋帽、服饰等八大系列涵盖近千个产品。吴元新多次荣获工艺美术界国家级金银奖,先后三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并获得“山花奖·个人成就奖”。
与此同时,吴元新还对传统蓝印花布图案做系统的分类、编号、拍摄以及初步的断代工作,并建立了蓝印花布纹样数据库。目前,吴元新出版了《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藏品卷和纹样卷、《民俗系列丛书——蓝印花布》、《南通蓝印花布》等六部专著。由他担任执行总编的《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已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为蓝印花布建立首个系统的科学的文化档案。诚如吴元新所说“我和蓝印花布的缘分是一辈子的”。
原标题:四代传承!吴元新与南通蓝印花布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