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26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央新闻单位驻浙记者联合会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严红枫最美人物报道作品研讨会”在杭州举办。光明日报浙江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严红枫始终坚守着“用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的价值理念,挖掘出很多最美人物、时代典型。当日,来自浙江省委、新闻界和高校的代表就严红枫的作品进行了深度研讨,光明日报13版摘登与会代表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以下为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发言摘编:
作者:张政(光明日报总编辑)
报道先进典型,是新闻工作者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党报记者,秉持着一脉相传的理念,给社会留下一批又一批光彩照人的典型形象。这种典型形象如同标杆、旗帜,引领、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显然,树立先进典型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浙江记者站在挖掘典型、报道典型方面具有优良传统。严红枫站长秉承传统,发现、挖掘、采写出了许多先进典型人物:上柏住院部麻风村里的年轻团队,照顾细菌战受害老人的万少华医生,满怀家国情怀、勇攀医学高峰的姚玉峰医生。他擅于在普通、平凡、常见中发现大主题、大情怀,他能坚持问题导向,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尺去衡量新闻报道,善于在现实中发现时代典型、挖掘时代精神。
12位70后、80后组成的年轻医疗团队,在“中国麻风第一村”里十年如一日义务照顾患病老人。当记者看到,这个年轻的团队中,竟然涌现了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时,不禁感慨“只有偏僻的山坳,没有偏僻的人生”!
万少华团队自2009年起,义务上门帮助、救治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细菌战幸存受害者,在减轻老人身体伤痛的同时,还送上了亲人般的关爱和抚慰。严红枫通过查阅史料、走访知情人与相关学者,将烂脚老人与70年前日军对我国实施的细菌战联系起来,挖掘出重大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婉拒美国名校高薪,20多年来致力于攀登世界眼科医学高峰,成功主持了世界上第一例由他独创的角膜移植术,解决了排斥反应这个世纪难题。严红枫通过采写报道,挖掘出姚玉峰身上所体现的知识分子特有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严红枫的先进人物报道,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典型性和示范性。典型人物的报道,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让我们每一位党的新闻工作者都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多深入基层,擅于思考,擅于发现,擅于挖掘,采写出更多先进典型人物,真正起到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3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