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赵艳艳)唐代诗人王之焕曾在《凉州词》中留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也有一句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可见从那时起,羌笛就被军队兵士、文人墨客用来表达思念向往之情。
7月31日,在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文化部非遗司指导下,光明网与斗鱼直播联合主办的“致·非遗敬·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系列直播活动第二十一场《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走进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有着“笛王”之称的四川省羌笛吹奏及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王全做客光明网斗鱼直播间,为网友再现凄切苍凉的羌笛声。
两千年历史积淀铸就深厚的文化底蕴
都说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那它究竟有多古老?何王全告诉斗鱼网友,羌笛至今已有两年多年的历史。由于羌笛流行于四川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人之中,所以对于大多人而言,羌笛较为陌生。
尽管陌生,但也有斗鱼网友表示,中小学的课堂上从不缺乏羌笛的身影。从东汉马融《长笛赋》中的“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到唐代岑参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再到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里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还有被斗鱼网友刷屏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都昭示着羌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