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17年上半年,医药行业进入政策密集期,新版医保目录、“两票制”等政策剑指结构性调整,医药产业正步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国家食药监总局对药品监管力度的加大,假药、不合格药等负面事件不时曝出,触动公众敏感神经,也将相关医药企业推上风口浪尖。切实保障药品安全是每一家药企的基本责任,如何在危机中有效回应公众关切、以实际行动修复企业口碑,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做到品牌的有效推广、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直接关系到医药企业的市场竞争。继2016年年度医药行业发展报告后,光明网舆情中心再度推出医药行业发展半年报,全面梳理2017年上半年医药企业发展现况。本报告分为政策篇、口碑篇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结合专家对行业政策的解读,分析行业改革发展动向和众多的利好点。第二部分主要从药企品牌关注度和健康度等方面分析药企网络口碑情况及新媒体运用效果,对药企市场形象及自我品牌推广成效做出评估。信息统计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相关数据来自光明网舆情监测平台。具体报告如下:
第三章 展望篇
就下半年来看,随着《中医药法》的施行,舆论对于中医药行业的关注度预计将持续,中药饮品质量、中药注射剂或成“风暴眼”;医药电商“风生水起”,舆论就建立交易监管制度的呼声或将继续走高。同时,药品质量、医药广告等话题仍是舆情一大敏感点,极易随着相关事件的曝光而出现舆情的爆发。
一、药品质量安全话题仍将是公众关注的一大重心
2017年上半年以来,食药监总局多次突击抽样检查药企的产品质量安全,多家药企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而被通报,《食药监总局通告33批次不合格中药饮片》、《多家药企生产不合格中药云南白药中药材两次上黑榜》等引发网民热议。食药总局局长毕井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表示,接下来还要严防药品质量安全风险。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做到药品研发、临床试验、加工制造、物流配送、零售使用过程各项行为持续合规,相关数据如实、及时记录。对篡改数据、选择性使用数据、弃用或毁灭相关数据以及违反批准的配方和工艺生产药品等违法行为,通过加强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坚决禁止,严肃查处。食药监总局的重拳出击,预计会推热“药品安全”话题继续高温,治理制售劣药、假药的相关动向或成为舆论的关注焦点。自觉提升行业自律,做好药品质量的自我监管,应是企业的首要职责。
二、药品广告夸大宣传成为一大沉珂,虚假宣传亟待纠正
2017年上半年,多家企业因涉嫌药品虚假宣传被查,其中不乏知名药企。如,2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曝光10种涉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药品,安徽天长亿帆制药上榜。4月13日,食药监局通告10起虚假宣传广告,辽宁华源天利上榜。6月14日,17种药品3种保健品夸大宣传被查处,汉王药业上榜。一系列药品虚假广告被查,引发网民对药品疗效的质疑。6月底,以“虚假医药专家”刘洪滨为代表的电视广告“四大神医”纷纷被戳穿,更是成为2017年上半年舆论关注“爆款”事件。分析认为,2017年下半年药品广告宣传仍然是舆论关注点之一,药企在产品广告宣传中需把握尺度,真实客观,警惕夸大宣传带来的“反效应”。
三、医药反腐加码,药企贪腐话题或成舆情潜在导火索
十八大以来,贪腐问题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医药行业也不例外。2017年3月,9家药企对食药官员行贿被曝光,该事件引发舆论对该类药企行业资质的强烈关注,质疑该类药企的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5月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大型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巡查细则(2017年版)》再度加码医药反腐,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药企捐赠、培训等都将被严查。分析认为,2017年下半年国家加码医药反腐,医药反腐话题或将走热。一旦有相关事件曝光,很可能带来“连锁式反应”,成为舆情热点的潜在导火索。
四、《中医药法》释放利好,中药监管呼声走高
2017年上半年,国家相继出台规范性文件,对中药材及中药注射剂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酝酿了30年的《中医药法》的实施,是中国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中医药法》中指出,中医医生只要准备齐相关材料,即可申请“开业牌照”,相比以前申请周期大大缩短。而医生开诊所,需要解决的就仅剩“硬件”问题。诸如此类条款引发业内人士期待,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指出,“《中医药法》是中医药产业复兴的新风口,法律的落地,将会给中医药行业带来诸多改变,但关键是要落实好。”
于此同时,2017年上半年关于中医药饮片、中药注射剂的监管类举措频出,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61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新国家医保目录发布:中药注射剂使用受限,种种监管举措的背后,引发舆论对于中药效果的追问与担心。预计2017年下半年,《中医药法》的正式施行将给中医行业带来种种利好,但是同时,关于中药质量问题的话题仍将延续,二者将呈现出相互并行的态势,共同督促使中医药行业步入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
五、医药电商“风生水起”,交易监管制度可期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我国医药电商发展风生水起,医药领域的跨境电商已从当初的个人代购、旅游购买等模式发展到企业化、平台化运作。但通过网络销售非法添加药品保健品、跨境电商代购假药屡见不鲜,医药电商在经营范围控制、药品质量监管、配送过程保障等方面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对假冒伪劣药品监管难、控制难、取证难、维权难等问题确实很难解决。
2017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在代表药品管理法执法检查组作报告时表示,药品管理法的一些理念滞后于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主要表现之一是对一些新兴药品经营业态如网上售药等缺乏规定;法律责任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偏轻,未有效体现“处罚到人”的原则,违法成本较低等,“药品管理法迫切需要抓紧修订。”分组审议中,多位委员希望药品监管部门能够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药品销售的管理,创新监管手段,强化监管效能,解决药品网络销售环节中存在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预计2017年下半年,医药电商监管法律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就目前来看,围绕“合理设置医药电商准入机制、管理标准和适用范围”,“建立系统完备的网上医药交易监管制度”等的期待走高。舆论呼吁强化监管手段,建立专业化物流配送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保障网上购药质量安全。
关于我们:光明网舆情中心
光明网是最早从事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服务的机构之一。依托自主技术研发,搭建了先进的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在舆情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2012年至今,光明网连续4年荣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评选的“年度互联网舆情工作先进集体”,中宣部颁发的“年度舆情工作先进集体”及多篇“年度好信息奖”,由中央纪委宣传部颁发的“全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年度先进集体”等诸多奖项,在网络舆情方面居于业内领先地位。目前,光明网建立起了以舆情中心为核心的全员工作机制,专业团队涵盖传播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背景,能够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两个方面提供科学准确的舆情报告,帮助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及时掌握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网络舆情,解读舆论趋势,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合作或详情了解请联系:010-58926218;010-5892621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