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刘梦 李笑萌
开栏的话
1947年5月1日,在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曙光中,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起点。7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守望相助,砥砺奋进,谱写了一部少数民族地区昂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传奇史诗。70载春秋,内蒙古这匹“奔腾的骏马”,是怎样一马争先的?今日起,光明日报开设《守望相助七十载 壮美亮丽内蒙古》专栏,讲述一个正在展翅腾飞的内蒙古,展示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北疆大地内蒙古,70年来,奏响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小康的精彩乐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开启决胜全面小康、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发的新征程。辽阔北疆到处呈现出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蓬勃发展,安宁吉祥的美好景象。
散发草原清香
内蒙古最大的“资本”,就是有13亿亩草原。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时,由于长期战乱和靠天养畜,处于“人畜双降”的贫弱境地。
“过去没有人的时候,牛羊喝不上水;现在没有人,牛羊也不缺水,啥时候来都有水。”站在鄂尔多斯鄂托克草原上,受益于智慧家庭牧场的牧民高玉华高兴地说。他家安装了全自动、全天候的智能饮水系统,牛羊渴了,只要靠近水槽,就会自动上水。无人机放牧、手机接羔,这些新鲜事在内蒙古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伊利、蒙牛等奶制品品牌的智能生产线上,每年有900多万吨牛奶销往全国各地。伊利投资30多亿元在美国、新西兰、意大利建厂和乳品研发基地,从街道手工作坊跻身世界乳业8强。内蒙古的牛肉、羊肉也通过科尔沁牛业、蒙羊等畜牧业龙头企业让世界各地感受到了“内蒙古味道”。
内蒙古农牧业正在从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化跨越。为了保护和永续利用草原,从2000年开始,内蒙古实施“轮牧、休牧、禁牧”政策,坚持草畜平衡,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以较少的资源付出换得较大产出。
人们最为关注的草原生态保护问题正在持续改善。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通过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和风沙源治理工程,使沙化、荒漠化趋势发生逆转,从2000年起连续16年实现“双减少”,草原植被盖度从30%提高到44%。
难能可贵的是曾经缺衣少粮的内蒙古,201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56亿斤,2016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到1.36亿头(只),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走进前列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内蒙古有广袤的大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指引下,告别“轻工业皮毛匠,重工业挂马掌”时代,昂首迈入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时代,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前列。2016年内蒙古GDP达到1.86万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6年达到2016.5亿元。
国家“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中,有包钢等6个在内蒙古,先后有7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落户内蒙古,支援边疆建设。如今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其中,煤炭产量、电力装机、风电装机、外送电量居全国首位;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稀土新材料、云计算大数据、单晶硅产业规模全国第一。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成立时,王爷庙只有一条街,人口不足万人。如今乌兰浩特人口有32万多,成为绿色的现代化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建设扎实推进,内蒙古形成“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的城镇体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上升至2015年的6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居西部省区第二位。
7月,乌兰浩特—长春高铁开行;呼和浩特—集宁高铁运营。内蒙古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35万公里,居全国首位;公路线路里程突破17.5万公里,高速和一级公路总里程居全国前列,30条通往周边8省区的高等级公路全部打通。民用航空建设从无到有,民用机场由2010年的12个快速增加到2015年的24个,居全国前列。
呵护人的发展
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教文卫的呵护与滋养。
今年78岁的能乃扎布是内蒙古培养出来的第一代蒙古族昆虫学家。1949年,已经10周岁的能乃扎布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安排下走进了乡里开办的完小,实现了上学梦。1955年,能乃扎布初中毕业,考进内蒙古师范学院。此后,他成为内蒙古生物学教育的开创者,50多年来,编写蒙古文教材近300万字,桃李满天下。
“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和家庭。孩子们出息,学生们出息,我高兴。更高兴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国家日益强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能乃扎布说。
现在内蒙古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各族群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内蒙古已由一个教育文化落后地区转变为人口文化教育程度全国前列地区。
自治区建立前,草原上鼠疫、结核病等疾病横行,穷苦百姓缺医少药,人口日益减少,至1947年时蒙古族人口不到80万。去年年底,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已达460万,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也都有大幅增长。居民平均寿命由自治区成立前的不到35岁上升到目前的75.8岁。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与国内外科技合作共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达69家,协议引进81名院士,入站院士专家团队共计489人,为内蒙古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目前,内蒙古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近73万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保护和传承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同时,内蒙古开展“中国梦·尽责圆梦”“放歌草原·书写百姓”等一系列主题文化实践活动,时代楷模到处涌现,良好道德风尚正在内蒙古草原形成。
2009年,内蒙古创造性地提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彰显草原民族的生态智慧、开拓精神和诚信为先的思想,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内蒙古民族文明素质得到极大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内蒙古提出,守住“发展、民生、生态”三条底线,打造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六道亮丽风景线,内蒙古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17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