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好网民共襄传统文化盛举 "炫"出"最中国"的故事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网动态 > 正文

中国好网民共襄传统文化盛举 "炫"出"最中国"的故事

来源:光明网2017-01-05 13:07

  中国好网民共襄传统文化盛举 “炫”出“最中国”的故事

  ——“最炫中国节”2016年度中国好网民网络文化作品征集活动综述

  光明网1月4日电(李方舟丛芳瑶)2016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件传统文化届的大事先后尘埃落定,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不断提升,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其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文化已融入这个互联网时代,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

  借此势头,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下,光明网联合多家网站与平台,在金秋九月启动了“最炫中国节”2016年度中国好网民网络文化作品征集活动,欲为网络上每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一方大展拳脚的天地,为“互联网+传统文化”再添一把薪火。活动自开办以来,受到各方的关注和积极参与,在网络上引起一番不小的“传统文化”热潮。

  精心策划 打造严谨、包容的征集平台

  在这场历时4个月的活动中,“最炫中国节”广撒英雄帖,向多才多艺的网友征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共分为三类,分别是“传统故事”微网文、“传统文化”微视频、“传统节日”人文摄影,流行的体裁和形式与传统文化之间,必将擦出创意的火花。

  如何让每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都能在这场盛宴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从活动筹备阶段开始,光明网“最炫中国节”工作组就在思考这一问题。本次征集活动给予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三种选择,无论你是精通于传统故事的文学爱好者,还是热衷于传统文化的微视频达人,抑或是对传统节日习俗有所涉猎的摄影迷,在“最炫中国节”中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为让每一位参赛者尽显其才,工作组还特别放宽了参与项目的限制,如果你“能文能武”,则可同时参与三类征集。

  事实证明,网络上确实藏龙卧虎,如参赛者贺先生,在投递“传统故事”微网文作品《龙舟第一村》后又意犹未尽,还附上同样题材的“传统文化”微视频一个,从多个角度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为了给广大网民提供公平参与本次活动的机会,工作组制定了严格的审查和选稿制度,并成立“最炫中国节”活动初选评审小组,经层层审阅,三类150件入围作品脱颖而出,进入网络作品公示及投票阶段。为保证投票的公正与公平,活动使用专业的防刷票系统,并设立专门热线电话,接受网友关于本次活动的意见、咨询以及投诉。

  目前,活动的网络投票阶段已经结束,“传统故事”微网文、“传统文化”微视频、“传统节日”人文摄影三类评选每类20件作品均已产生。

  多方联手 共襄传统文化盛举

  作为活动主办方,光明网积极利用自身影响力,在PC端、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多角度发力,将“最炫中国节”推向互联网各个角落。无论是活动初的海报评选、活动进行中的推广造势、投票阶段的优秀作品展示,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为扩大活动影响力,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指导下,光明网还联手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青网、新浪网等重量级中央媒体及商业网站,共同打造了这场传统文化盛宴。值得一提的是,在合作伙伴中还有一位“跨界”而来,它就是国内知名电子书阅读平台“咪咕阅读”。咪咕阅读平台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体和丰富的作者资源,已累计培养了4.5亿数字阅读用户。

  在多方联手之下,“最炫中国节”征集活动莆一开始,即受到广泛关注,吸引大批网友参与到活动中来。

  积极参与 争做中国好网民

  活动期间,“最炫中国节”工作组不仅收到了来自国内各省市地区的投稿,还接到了海外华人、留学生上传的作品。活动参与人数之多,超乎了工作组最初的预想。据统计,活动期间“传统故事”微网文共收到投稿2069篇、“传统文化”微视频收到作品655个、 “传统节日”人文摄影收到作品12684幅。其中既有立意高远、辞藻华美的诗歌古文、又有引人入胜、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既有制作精良、画面唯美的动画片,又有充满生活气息、接地气儿的秒拍视频;更不乏美轮美奂的摄影大片,这些作品,为2016年的秋冬添上了一抹浓厚的文化色彩。

  进入投票阶段后,网友也表现出极大热情。数据显示,截止12月31日下午5时,“最炫中国节”工作组共收到有效投票90万6544张,微网文、微视频、人文摄影人气最高作品票数均破万。此外,在投票阶段还不断有网友致电工作组,表达自己对作品入围的期盼、对传统节日的见解。

  “最炫中国节”征集活动不仅成功地为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有才华、有能力的网友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更为广大网友打开传统文化的宝库,令他们对传统节日、民俗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而自觉在互联网上成为传统文化的支持者、推动者。为期4个月的活动中,我们从各类作品中看到了网友对家乡的眷恋、对传统节日的期盼、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网友的参与,正逐渐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做好网民”之前架起一座桥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做中国好网民,正深入每一个活动参与者的内心。

[ 责编:祁伟清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