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陆先高:创新技术应用 提升新媒体服务能力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领导活动 > 正文

陆先高:创新技术应用 提升新媒体服务能力

来源:光明网2016-12-16 10:27

  12月15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央网信办指导,人民网研究院主办的2016全国党报网站高峰论坛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论坛主题为“初心与创新——媒体融合时代的党报网站发展之道”。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融媒体中心主任陆先高应邀参加论坛,并作了题为《创新技术应用 提升新媒体服务能力》的主旨演讲。陆先高在演讲中指出,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对提升媒体服务能力和舆论引导力的重要作用,技术创新能否产生实效,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媒体的使用场景。以下为演讲全文:

陆先高:创新技术应用 提升新媒体服务能力

创新技术应用 提升新媒体服务能力

——以人工智能为例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融媒体中心主任 陆先高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受邀参加今天的论坛,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问题。

  提升舆论引导力,是中央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那么提高舆论引导力的途径有哪些呢?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是传统媒体出身,相信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内容为王”。的确,内容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发挥党媒舆论引导作用的基石。没有优质的内容,不能在重大问题、关键节点上勇于发声、善于发声,我们就无法发挥“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的作用。但是,光有内容还不够,在“用户至上”的互联网传播格局中,如果不能建立通达用户的渠道,我们生产的优质内容就无法成为互联网上的“关键声音”。因此,渠道建设或者说用户覆盖能力,也是媒体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重要路径。

  在过去的两年里,尤其是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和渠道建设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平心而论,实际效果离中央的要求和我们自身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可能与我们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及成效不尽如人意有关。纵观传媒发展史,技术革新是传媒变革的主要推动力。在历次信息革命中,技术不仅改变了内容生产,也改变了信息传播,最重要的,是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行为。因此,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在提升媒体舆论引导力中的重要作用。

  今天,与媒体发展相关的新技术很多,新概念也层出不穷。基础性的技术,我们绕不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从应用层面来讲,大家可能都在尝试VR、无人机、移动直播,等等。不知道大家面对这些技术是什么感受,但以我本人在光明日报领导媒体融合实践中的体验来讲,总有一种感觉,很多技术要么好像是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即;要么似乎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这些技术真的不行吗?显然不是。我觉得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在媒体行业找到合适的使用场景。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行业,大家听到最多的可能是机器人写作,应用最多的是财经信息、体育赛事。可是,把体育、财经领域本来结构化的数据信息,用人工智能技术写成一篇非结构性的文章时,真的会增加信息的价值吗?如果你是一个资深股民,你愿意直接去看K线图,还是机器人根据K线图写出来的文章?这些有明显使用价值的创新技术适合媒体的使用场景又在哪里呢?

  所以,我认为,媒体领域的技术创新,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媒体的使用场景。

  下面,我就结合我们最近推出的人工智能新闻信息服务——光明智能小明,谈谈我们的探索与实践。

  光明智能小明是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整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基础上推出的人工智能新闻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在光明日报客户端和光明小明微信服务号上对外提供服务。各位可以扫描PPT上的二维码进行体验。右边的是微信号,只要关注就可以体验,很方便。

  光明小明,最重要的创新,就是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方式。目前,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文字或者直接通过语音,与小明进行对话,获取信息。这两种方式现在很常见,那他的先进性在哪里呢?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就是用户可以完全开放的条件下,像和普通人对话一样,与小明进行交流,而不再是输入代码,或者关键词。更重要的是,小明还能在对话过程中,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比如,你查询了北京的天气,再问一句“上海呢?”小明就能给出上海的天气,而不需要再问“上海的天气预报”。在交互方式上,我们很快将推出第三种交互方式,即图像交互。就像第三张图,你给小明发一张炒虾仁的图片,小明马上能够识别出来,并且告诉你虾仁的热量值。图像交互除了发送图片,还可以只用手机摄像头对着目标扫描,小明就能识别出结果。

  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基于自然语言交互和图像交互,小明可以听得懂人类的语言,看得懂整个世界,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革命。手机将不仅仅会成为人类的一个“器官”,更有可能成为人类的助手和伴侣。

  当然,光有交互方式还不够,关键还是要提供信息和服务。因此,我们教会了小明很多功能。作为媒体,首先当然是报新闻。比如你就说“我要看时政新闻”,小明就会把当天的时政要闻提供给你,你说“我要看财经新闻”,小明就会把当天的财经新闻提供给你。诸如此类,能够做到个性化的服务。

  除了报新闻之外,小明还能够提供大量的生活信息服务,比如查天气、订机票、看大盘、找美食、评电影,等等。实在无聊了,小明还可以陪你聊天、讲故事。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小明不仅是开发出来的,更是培训出来的。这是人工智能在技术逻辑上与传统软件开发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比如你问小明:“什么是四个全面”“什么是五大发展理念”,小明能够直接给出精准的答案。请大家注意,这些答案不是我们在开发的时候预设的,不是传统的if……for……模式,而是我们提供了数以万计的材料,小明通过学习,自己掌握的答案!

  小明就像光明日报大院里头一个天真浪漫的孩子,接下来我们会不断对它进行培训,努力把它培养成一个又红又专的学习型助手。接下来,我们会不断地对小明进行培训,努力把它培养成一个又红又专的学习助手。

  目前,人工智能才刚刚起步,小明作为一个初生的“婴儿”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不管是交互方式,还是信息服务能力,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媒体信息服务找到恰当的使用场景之后,将会带来全新的信息革命。从小明的初步实践,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对提升媒体服务能力和舆论引导力的巨大意义:

  第一,信息服务将更加个性、友好。完全自然的人机交互,让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信息需求,并得到满足。这种个性化的服务能力,是传统技术条件下不可能做到的。

  第二,信息服务将更加专业、精准。由于小明具备自我学习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让小明快速掌握各类专业知识,从而能够在各个专业领域,都能够提供出精准的信息和服务。并且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小明可以不断深入学习,具备专业化的服务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将超越个人,而且有可能超越传统媒体机构。

  第三,信息服务将更加开放、海量。在结合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之后,小明将可以掌握海量的信息,具备越来越多的“本领”,从而可以在完全开放的条件下,为不同的人群提供海量的信息服务。

  目前,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正在与合作伙伴合作,在加强培训小明,不断提升小明服务能力的同时,也正在搭建开放服务平台,预计在1个月左右就可以提供开放接口。届时,我们将可以为媒体同行定制本媒体特色的人工智能新闻信息服务。我们希望能够更多的党报网站的新媒体同行来合作,搭建起更专业、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新闻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提高新闻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党报网站和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谢谢大家!

[ 责编:张秋菊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