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网媒记者心声:愿我们心有所持,坚定前行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打开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现一年里发布的状态要么是在采访现场,要么是在火车站、飞机场。周围人常说,“你不是在采访现场,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
从去年11月考取记者证以来,一年里我的采访报道足迹走过了西藏、四川、青海、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安徽、云南、贵州、浙江、河北等20余个省市和地区。这一年里,几乎一直在路上。在路上采访、写稿,在路上总结、思考,也在路上感悟、成长。
今年8月,记者李政葳(左一)参加“‘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报道
“我是记者,我在新闻现场”
去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今年1月、2月,新春走基层;3月,“长江经济带生态新景观”系列调研采访;4月,典型人物援非医生郭璐萍采访报道;5月,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6 、7 月,西藏和四省藏区母婴健康行动;8月,“长征路上奔小康 ‘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9月,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10月,长征沿线文物保护调研采访、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前期采访……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前期采访中,站在假山上取景拍摄大会场馆
“好新闻,现场是关键”。在过去的一年里,每次大型采访都让我对这句话理解地更为深刻。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作为网络媒体记者中的一员,我有幸参加了中央网信办组织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首站江西站的采访报道。途中,我们倾听了百岁老红军王承登的长征经历,记录了老记者罗开富30年前重走长征路的感人故事,也见证了于都、瑞金等革命老区的发展变迁。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采访重走长征路的老记者罗开富的经历。他是继红军之后,我国唯一完全按照长征原路、同样用时368个日夜,走完两万五千里的人;他先后在2800位向导和医生陪同下,一路签名见证,每天坚持完成一篇见报稿件、写一篇日记;期间,他用双脚丈量了红军翻越过的五座高海拔雪山垭口,用15天时间穿越了渺无人烟的草地,经历了一场场生死考验。
今年3月,李政葳(左一)参加“长江经济带 生态新景观”基层采访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罗开富现场分享了自己徒步长征时的艰辛、感动与震撼,还现场展示了一张张途中拍摄的照片,虽然很多黑白照片已经陈旧泛黄,但这更能透露出厚重的年代感和照片背后的沧桑经历。
采访结束后的当晚,我连夜写下了有关罗开富追忆重走长征路的报道——《重走长征路,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讲述了媒体行业前辈罗开富30年前一步一个脚印重走长征路的故事,也传达了作为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而正是因为现场采访,整个报道才更具有真情实感,字字句句更能触动心灵。后来,这则报道也被评为了中央网信办“网络媒体走转改”优秀作品。
每次“走基层”采访经历都让我感动,也让我更加懂得了新闻现场的重要性——好新闻、好记者,来自于新闻现场。
转型尝试全媒体报道,用新手段讲述好故事
媒体融合发展,对新时代的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我们报社,身边有很多从业数十年的行业前辈都在创新报道手段,探索转型为“多栖记者”。
前辈们如此,年轻的网媒记者更应该努力成为全媒型人才,尝试做到“一专多能”——既发挥自己的特长,把专业性做到极致;又要掌握新技术、新手段,能够从事融媒体报道。
近年来,光明网一直在媒体融合领域持续发力,打通“两微一端”与PC端,在历年两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媒体走转改”等大型采访报道中,正逐渐引入包括无人机、移动直播、VR等在内的新型报道手段。
在四川的大山深处,采用VR设备拍摄全景照片
由于采访行程紧,在四川广元机场内的一家面馆里写稿
在今年3月份“长江经济带 生态新景观”采访报道中,我随报道团队调研走访了长征沿线的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10余个省市、地区。这次采访主题和场景很适合多媒体报道形式呈现,于是,在为期半个多月的采访中,除收集文字素材、拍照现场照片外,我还特意使用手机、DV等摄像设备拍摄短视频。在后期报道中,还通过光明报系“两微一端”推送了很多原创的新媒体产品。
在这次之后,每一次外出采访,我都尽力尝试全媒体报道的形式。在今年8月份“‘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活动中,我推出了一系列VR全景新媒体作品,成为各大媒体报道中的记者采编亮点。
除了尝试使用新设备,还要尝试新闻内容的新呈现形式。在9月份“网络安全宣传周”相关报道中,根据“网银安全”“手机黑客”“移动支付”等网络安全领域与网民息息相关的话题,我尝试制作新闻图解,发布了一系列《你的网银安全吗?》《警惕!容易让你上当的10种网络安全威胁》等受到网友广泛关注和转载的图解。
做新闻人,就应该“实事求是”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善恶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最早看到这句话,是在多年前大学新闻写作学教材的序言上,字里行间一再强调——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更是责任重大。
回忆起大学毕业后,我在湖南一家都市类媒体任职,担任了两年社会热线记者,每天奔波于大街小巷,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民生。后来,工作变动来到光明网,转型成为了一名网媒记者。从报纸到网络,虽然工作平台发生了变化,但作为记者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从业这些年,我一直很喜欢“实事求是”四个字,觉得做人如此,做事如此,做一名记者同样如此。
“藏区行”采访中,在西藏那曲的地方诊所与藏族群众交流
病床前,采访身患重病的援非医生郭路萍
今年的两次走基层采访报道让我很有感触。4月份,我到江西参与一次走基层报道,在一处革命旧址调研,看到展馆门厅右侧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今年10月,在四川省走基层时,我也在一处革命旧址看到了这四个字。周围同行的领队人员对我说:“这四个字看似简单,能做到却不容易,对于做新闻的同志来说也十分重要。”
这话一点不错。记者是新闻信息与受众之间传递、沟通的重要桥梁,报道中每个字句、标点都至关重要。然而,从过往的部分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权谋私、拿“封口费”的记者,有之;为求轰动效应,编造虚假新闻、哗众取宠的记者,有之。这些个别记者的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
尤其处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高速传播,虚假报道、失实报道等对受众的影响更为严重。作为一名网媒记者,我们不能道听途说编造新闻,或仅凭猜测想象歪曲事实,更不能盲目追求时效,未经核实将网络平台上的内容直接作为新闻刊发——即便媒体形式在变化,媒体人新闻真实性的底线决不可以改变。
今年的记者节刚刚过去,借此机会我回顾了一年来的采访报道工作。记者是党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一年里,感谢自己所在的光明网平台,感谢那些愿意信任自己的采访对象,未来的路上,我会不忘初心、心有所持,从容坚定地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