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年报道《光明日报》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动态 > 正文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年报道《光明日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1-05 14:26

《今晚报》 将转型进行到底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樊国安 见习记者 刘梦琦

  大 招 全面转型 核心词 机制倒逼

  元旦前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今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刘凤山,这位陪伴《今晚报》走过30多年的资深报人提起新年新打算,首先说了一句铿锵有力的话:“2016年,《今晚报》将转型进行到底。”

  转型步入实质化阶段

  刘凤山说,报社2016年在发展思路上会与2015年有延续衔接,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同时以创新机制和资本运作的手段,给转型注入新的更大的活力,使报社的转型步入整体化、实质化阶段,为驱动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转型之路,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首先是一条媒体融合之路。向新媒体进军,是不二选择,这既是坚守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的自觉,更是媒体格局巨变下对互联网思维的适应。2015年12月21日“问津”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标志着今晚报社进入全面拥抱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在向新媒体战略转移、抢占宣传舆论新阵地方面,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新的一年,今晚报社要进一步提升新媒体构架地位,建成《今晚报》《渤海早报》《中老年时报》《中国技术市场报》《今晚经济周报》和今晚网、“问津”APP、官方微博、微信以及《今日天津》《智力》《家庭育儿》杂志等矩阵化布局,集全报社合力发展新媒体。要改革报社的稿酬分配机制,对采编稿费划分为报纸、新媒体两部分,鼓励记者第一时间为新媒体供稿,多供稿,供好稿。这是一种机制上的倒逼,加快传统媒体人才向全媒体人才转变。

  因需而变 因势而为

  发行下滑、广告下行,影响了纸媒原先赖以生存的根基,这种困境是媒体大环境下报业遇到的共同问题。在刘凤山看来,进军新媒体的同时,纸媒的发展该如何定位十分关键。未来,报纸在媒体集团发展中会逐渐从龙头地位转变为多介质渠道之一,但一定也会以它的独特性拥有一批自己的忠实读者,并保持一定影响力。

  《今晚报》创办31年,在天津拥有大批忠实读者,这不仅是报纸影响力的根基,也是《今晚报》品牌影响力的根基,并且是能够服务于新媒体的资源。但要保持生命力,并使其能够具备一定的造血机能,就必须谋变求新。去年10月,在一系列开门办报、倾听真言的读者座谈会及大规模读者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今晚报》进行了改版,将“满足读者需求”和“为读者服务”作为首要遵循标准,突出“本地新闻+贴心服务”的理念,改版的重点其实是内容优化。

  “今晚传媒集团作为具有全媒体形态的报业集团,报纸目前依然是主阵地、主产品。所以,我们办好报纸的决心没有动摇,但因需而变、因势而为的调整会不断进行。”刘凤山说,2016年的调整方向,一是配合向新媒体进军的步伐,进一步做优内容,以原有的专业团队为基本力量,使报纸和新媒体介质上的内容产品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二是用足《今晚报》品牌的影响力和公信力,通过开展有辐射面、有参与度、有渗透力的活动,促进报道、增强黏性、提升经营。2016年,今晚报社传统主业——发行和广告的经营,将引入全新理念,立足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资源,注目于客户的真正需求,全程服务、全案营销,扎扎实实地将“坐等”改为“主动出击”,全链条联动,力争使资源的调动更为灵活,显现活力。此外,试水资本市场,也将给今晚传媒集团的经营带来更大活力,这也是集团寻求未来驱动力的方向之一。

  刘凤山告诉记者,2016年《今晚报》的转型要进入实质阶段,这就意味着,创新变革将深入报社的肌理,采编、经营、管理以及人、财、物、机制,都将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态,需要齐心合力,积极作为,携手共进。2016年,是今晚报社全力以赴的一年。既往不恋,未来不惧。

[ 责编:祁伟清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