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光明网舆情中心发布2014年度网络舆论生态发展报告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网动态 > 正文

光明网舆情中心发布2014年度网络舆论生态发展报告

来源:光明网2015-01-09 11:04

  两个舆论场加速融合,网络舆论日趋理性

  ——2014年度网络舆论生态发展报告

  光明网舆情中心

  2014年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的转折之年。网络空间战略开局布阵,传媒业全面深化改革。优质深度内容与新传播形态的探索性融合,使得两大舆论场交集显著扩大,推动了互联网信息的理性化进程。

  光明网舆情中心通过梳理年度热点,分析传播特点及不同舆论场情况,对年度网络舆论生态作出探讨。

  ◆传播特点分析

  与去年相较,法治话题升温成为今年舆情一大突出特征。网络整体理性提升,舆论关注点转向宏观领域,官方与草根两大舆论场加速融合。

  一、司法舆情成为年度新热点

  12月19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公布十大流行语,“依法治国”位列第一。以四中全会为节点,“法制体系”到“法治体系”的深化和发展成为总体期待,“限权”被认为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要义。而以呼格案为法治标本,启动冤假错案平反机制及追责机制成为最高呼声。

  一方面,律师成为司法舆情的主体人群,其参与度高,对争议性案件尤为关注。如袁裕来律师2014年全年发布微博高达8634条,日均23余条。另一方面,司法体制改革话题升温。观点多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落实司法制度整体结构上的改革措施,确保地方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二是努力提高司法工作者的素质,加快司法职业化建设。三是减少对司法活动的干预,强化监督机制。

  二、反腐舆情持续深化

  据环球网12月5日公布的“你认为中国在清廉方面是否有进步”调查显示,86%的民众对中国反腐成效表示认可。中纪委网站更被网民誉为“最大的正能量发布网站”。

  从关注人群来看,0-39岁之间的人群关注度较高。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人群(部分“七零后”和“八零后”)对反腐舆情更感兴趣,占全部关注人群的40%左右;其次是20-29岁之间的人群,占25%左右(部分“八零后”和“九零后”)。与此同时,反腐相关舆情关注人群以男性为主,所占比例约为74%。

  三、网络整体理性提升

  今年继续出台一系列清网措施,获得绝大部分网民支持肯定,舆论认为我国网络管理精细化、力度大、深入人心。网络空间治理体现出“依法治网”特征,这在“微信十条”划设底线、规范人肉搜索、打击网络谣言等事件中均有体现。

  公众对网络平台的运用、对网络信息的辨别也趋于理性,曾经风光无限的网络大V走下神坛,激进派“拉帮结派”、“叫阵约架”式的争论和极端表达,也逐渐失去市场。官方舆论主导能力增强,如,网络反腐摆脱了过去“网络爆料—纪委介入”的被动状态,转入了“纪委公布—舆论热议”的模式。网络流行语也显示,社会心态趋于积极。根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投票,“法”和“反腐”当选年度国内热门字词。入围的其他年度字词还包括廉、治,习大大、中国梦、新常态、APEC蓝、依法治国等。

  官方应对舆论、化解危机的能力也日渐成熟。如,浦江“微平台”快速回应群众诉求,一件工厂噪音扰民的事情从投诉到处理完毕仅43分钟。

  四、官民舆论场加速融合

  “官方舆论场”和“草根舆论场”进一步打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网民热议话题成为主流媒体议题。互联网上的一些热点话题在党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上得到探讨和回答。例如APEC结束后,微博、微信上传出希望长留“APEC蓝”的呼声,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发表环保建言,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APEC欢迎宴会上致辞表示,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二是官方加强与网民互动。各级政府积极开设官微,据新华网消息,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政务微博年发布量达到1782.3万余条,同比增长20.1%,转发评论量达2.3亿条,同比增长达17.5%。官方还采取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如,国务院邀请网友评选年度十大政策,投票者有机会走进中南海;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光明网承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基层,将主流思想传播到民间舆论场。

  三是注重平等交流,促进两大舆论场亲密化。官方摆脱严肃、刻板的形式束缚,加入平民化元素、互联网思维和网络语言,赢得网民好感。习近平主席的2014新年贺词受到舆论赞扬就是一例。来自民间舆论场的反馈同样佐证了此结论:习主席办公室里的生活照,成为当日微博热议话题。再如,网民自发创作的歌曲《习大大爱着彭麻麻》体现了大家对习近平和彭丽媛的喜爱之情。

[ 责编:何宁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