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能发光发热
彭璋庆
我叫彭璋庆,今年80岁了。从1949年6月光明日报创刊前到1997年退休,我在报社工作了48年,是光明日报社把我从一个印刷厂工人培养成新闻战线的一员。
1982年,我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采访。在拍摄朝鲜族运动员荡秋千时,我没有用常见的把人“固定”在空中的拍法,而是采用“追随法”加两次曝光拍摄,也就是照相机跟随运动员移动拍摄。照片洗出来后,我想达到的效果实现了,而且比想象的还要好。这张《只疑鸥鹭天外来》的照片,在1983年有51个国家和地区一万三千多张照片参赛的“第二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评选中,获得彩色作品金牌奖。这张照片,仅我收集到的就有66种报刊、画册、专业书籍刊用、评论,在多项国际、国内摄影艺术展览中展出。2005年6月,这件作品又被选为“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
今天,回首往事,我想说的是,是光明日报,把我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培养成一名小有成就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同时也说明,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在光明日报找到自己发光发热的机会。不仅仅是我,6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光明日报一直努力做“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一直在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中国培养和扶持了无数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成了社会的有用之才。
(作者彭璋庆 为光明日报摄影美术部原记者)
我所亲历的报网融合
张薇
现在我们进入了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急剧变革的时代。光明网的前途与目标是什么?面对互联网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局面,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想,光明网和光明日报完全有必要、有能力互相借力。光明网需要源源不断的、可靠的、高质量的原创内容为网友服务,这正是光明日报的优势所在。而光明日报也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渠道和产品,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不能不说,一个媒体网站,其母媒体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可信赖的编采队伍,是网站的幸运;而母媒体,拥有一个具有强大传播力的网站及系列新媒体,也是机遇。
东平总编辑几次说到要认真总结光明网超速发展的经验。我个人觉得,很大程度上是靠下苦功夫,靠拼搏奋进、赶超前人的激情。比如,我们的一群小女生天天坐头班地铁,早上6点30分赶到单位,收集、加工制作各种适合搜索引擎抓取和推送的新闻网页和专题,就为了赶早上7点30分的互联网新闻“早市”。那个时间,别人还在睡懒觉,我们的新闻独家,自然抢手,点击量也就来了。
去年,光明网团总支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今年,光明网获得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作者张薇 为光明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