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国记协网专访光明网记者张璋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网动态 > 正文

中国记协网专访光明网记者张璋

来源:中国记协网2014-01-15 10:15

  张璋,光明网新闻中心编辑,一个参加工作仅三年的青涩女孩,她简单、平凡。但是,在参加了2011年中国记协举办的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之后,她逐渐变得忙碌起来:报社的座谈会、重回下盘石村建立基层联系点、中宣部巡回报告会、赴宁夏西海固援助困难村民......她用娇小的身躯,勇敢地担当起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记者高国全 未署名照片均由张璋提供

  参加延安行 做“下盘石的女儿”

中国记协网专访光明网记者张璋

2011年,张璋(左)在下盘石村与村民大叔在一起

  在2011年的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中,张璋所在的第一组住在了延安市延长县张家滩镇下盘石村。村里的乡亲给她最深刻的印象始终是“非常淳朴”。她告诉记者,以前觉得“淳朴”是非常书面的文字,但是在陕北的小村庄里,她和小伙伴们真切感受到了淳朴之美。比如那件让她念念不忘的“小事”:同组的新华网记者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相机镜头盖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当时随口和同行的伙伴说了一声,也没有特别在意。等下午采访活动结束后,那位记者进屋时一眼看到镜头盖居然“悄悄地躺在茶几上”。细问之下,才知道了原委。原来房东大叔在下午两三点的时候,顶着烈日,骑着摩托,在一片瓜地里帮记者找回了那个小小的镜头盖。

  事情虽小,每每提及,张璋总是眼圈发红。

  幸福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在下盘石村的五天四夜里,她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快成了“一家人”:唠嗑、采访、下田地,她感觉很充实。而一张张不同面孔的“大叔大娘”更是对她和同行记者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照。回京之后,她依然和乡亲们保持电话联系,村里的志梅阿姨几次来北京办事,她都会抽空和其他记者一起热情招待。

中国记协网专访光明网记者张璋

2011年 下盘石村 离别的伤感

中国记协网专访光明网记者张璋

2012年,张璋重返下盘石村,与村民“大娘”一起包饺子

中国记协网专访光明网记者张璋

2012年,张璋重返下盘石村,与村民大娘紧紧拥抱

  房东郝如荣夫妇曾感慨说:“你们下乡的时间太短,很多村民还来不及去熟悉,很多事情还来不及去感受。但你们的言行举止和工作态度让我们很满意,欢迎常回来,家门永远为你们开着”!

  乡亲们说到做到,当张璋带着光明日报社的嘱托来年再回下盘石村的时候,数十名村民们在村口以梆子舞表演的形式,欢迎她“回家”。

  她因此常常感动落泪,并不止一次在文章中自豪地称自己为“下盘石的女儿”。

[ 责编:祁伟清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