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孤军英雄》研讨会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动态 > 正文

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孤军英雄》研讨会

来源:光明网2012-11-26 14:32

  编者按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孤军英雄》,在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成为一段时间以来同类型电视剧中收视率最高的剧目之一。该剧在各大视频网站播放后,也迅速跻身各网站“电视剧类观看排行榜”前5名。日前,光明日报社和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在京共同主办《孤军英雄》研讨会,与会专家从该剧的精神内核、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表现技巧等方面,揭示出这部剧取得成功的原因。现将专家发言选登如下,希望为日后涌现出更多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提供借鉴。

  思维的创新让整个剧立起来

  仲呈祥

  《孤军英雄》为什么赢得了那么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思维的创新。是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当做活的整体来把握,还是把这段历史过滤成简单的双方矛盾?《孤军英雄》选择了前者。它较为全面地向观众呈现了1942年包括新四军、国民党军队、伪军、日军等各方矛盾相互交织的中国。这样一来,在题材的资源配置上,就显得很高明。

  在典型人物的艺术塑造上,《孤军英雄》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主要体现在对车道宽和郝俊杰这两个代表性人物的呈现上。

  分析起来,大体上我认为这两个形象具备了3个条件,这也是黑格尔在《美学》中讲到的:第一,质的规定性。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英雄车道宽,九死一生、自强不息地沿着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止,这一价值取向是真正的精神制高点,是这部戏的灵魂。另一个是对蒋介石集团效忠、为国民党利益服务的郝俊杰,他只能作为车道宽的陪衬而存在。第二,是性格的复杂性。这在郝俊杰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演员李雪健通过形体、动作、语言、声音等手段,成功塑造了一个既练达、智慧又世故、奸诈的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形象。剧中还入情入理地表现了车道宽和来自敌对阵营的于晨露的倾心相爱。可以说,《孤军英雄》中的这些表现,都有利于观众走进完整的、复杂的、真实的历史,并且从历史当中吸取营养。第三点,是“情“的始终如一性。我认为,这部剧在“情”的始终如一性上,还有商榷的余地。

  应该说,《孤军英雄》不仅做到了题材和人物上的创新,而且做到了表现技法上的创新。剧中,四方力量的戏份处理很好。每一集都有主脑,集首有呼应,集里有高潮,集终有悬念。重要的是,还有让人过目难忘的细节。沙汀说,“故事好编,细节难找。”《孤军英雄》的细节分配很平均,在每集中都有一两处让人过目难忘的细节,它们一直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将悬念进行到底

  王丹彥

  《孤军英雄》为我们奉上了战争年代军事题材剧的又一力作。这部剧在观众中获得良好反响并非偶然,用一句话概括原因,就是它把思想性和艺术性较为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正确鲜明的主题思想和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一部优秀电视剧所应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孤军英雄》的成功就在于它既用高尚而感人的精神内核鼓舞人,又用高超而新颖的艺术技巧吸引人,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凸显核心人物的英雄本色,在人物与人物、事件与事件的演进中昭示中国共产党代表民族百姓利益、代表历史发展必然的先进性,从而受到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认可。

  我认为该剧有两方面特别值得圈点:

  其一,用精彩的人物演绎使思想主旨具象化。在价值取向层面,剧作主要把主人公车道宽作为整个作品主题思想的凝汇点和喷涌口。在车道宽身上,我们看到在战争年代一位普通革命者对于崇高信仰的执著追求与不懈坚守,但这种追求和坚守并不是高高地悬在空中,而是用人物粗中有细的典型性格、源于生活的斗争智慧、真实细腻的情感流露使得形而上的理想信念紧接地气,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真切感知。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刚毅豪爽的气质与睿智机敏的秉性相交融,这是车道宽这一形象的最大特点,也是全剧的最大看点。作品中,人物塑造的成功让价值取向有了坚实而可靠的依托,以车道宽为代表的一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使作品把深厚的民族情感、革命英雄主义彰显得更加切实可信,更加生动感人,更加淋漓尽致。

  其二,用巧妙的叙事方法使故事呈现灵动化。在艺术手法方面,该剧的“叙述构思”尤其值得称道。它对于故事的讲述不重叠、不突兀、不跳跃,既针线绵密,又练达晓畅,并且在很多情节的处理上能够产生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高水准艺术效果,该剧将悬念进行到底,悬念丛生、惊喜不断。这样的叙事不仅与战争年代军事题材类型的风格气质相匹配,而且大大增强了剧作的可视性、感染力,很好地契合了观众的心理期待,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当下,对于数量庞大的战争剧、谍战剧、年代剧而言,在保证历史观、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探索表现形式、叙述手法、艺术元素的创新与积极寻求类型样态的理性突破,理应是每一位创作者的思考课题。我相信,《孤军英雄》在这方面一定会为同行带来不少启发。(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 责编:祁伟清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