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4年6月16日,光明日报迎来创刊75周年。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光明日报社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
以下是光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慧敏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写进历史的新闻,千秋不朽!
光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王慧敏
(2024年6月16日)
刚才,各位嘉宾饱含深情分享的光明故事,让我们一起重温了75年来光明日报走过的辉煌历程。我相信,无论是线上线下、无论是退休还是在职的光明人,都会感到自豪,感到温馨。因为这一切,是大家共同创造的。
在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曾发来贺信,嘱托我们: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关怀,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总书记的贺信,为光明日报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初学正五年,月始恒、日始升,当识成人有道。”五年来,我们正是带着这种“勤学、苦学、深学”的劲头,以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引,夙夜匪懈,胼手胝足,推动光明日报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这副对联的下联是:“卓立须十载,圣可希、贤可冀,还期努力前修。”召开这次座谈会,就是为了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前修”,进一步深化学习总书记贺信重要指示精神,将光明日报办得更加出彩,让光明文脉薪火传承。
说到光明日报的文脉,请允许我和同志们再次回顾光明日报75年来走过的峥嵘岁月。
1948年秋,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与著名学者、资深新闻人胡愈之促膝长谈时提出,新中国应该办一张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报纸。1949年6月16日,在震撼全世界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巨浪中,光明日报在全国革命领导中心的北平市发刊。这张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报纸,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康庄大道上,朝着光明向前、向前、向前!
创刊伊始,光明日报就鲜明提出,要在党的领导下,助力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目标。光明日报还以做“人民的信差”为圭臬,立志把全国各革命阶级人民团结起来,使光明照耀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照耀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75年来,光明日报在党的引领下,奋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在各个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少老报人仍能记得那个位于西单石驸马大街90号的破旧四合院,就是在这里,胡愈之等老报人,写就了《祝贺中国共产党生日!》《伟大的光荣的日子》等新闻名篇,打造了《生活与学习》《读书与出版》等名专刊。毛泽东主席说:“光明日报办得好,有许多材料是独出心裁找出来的。编辑也好,次序、样式比较好。”
筚路蓝缕,一路走来,光明日报始终坚持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至今人人耳熟能详。这句话的背后,凝聚着多少光明人的心血!1978年5月11日,历时8个月、增删10余次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一版下辟栏刊发,引发真理标准大讨论,思想解放由此发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由此破晓。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
既做伟大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讴歌者,也做伟大时代的参与者、推动者、奋斗者,是光明人的追求。《深入宝库采明珠——记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研制历程》《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得重大突破》等一系列报道,让人们真切感受到科学春天的气息;对北京怀柔女教师被殴打辱骂的持续关注,最终推动了教师节的设立;对蒋筑英的系列报道,助推国家层面将关心知识分子健康、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列入国家议事日程;对“韩琨事件”的深入追踪,推动了对“星期天工程师”兼职收取报酬是否合法的讨论,让“为科技人员松绑”成为社会共识。刚才,丛斌老师在发言中围绕科技人才使用提出的新问题,让我们深深意识到,彻底“为科技人才松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将这个话题继续讨论下去,我们义不容辞。其他几位专家发言中的真知灼见,会后,我们也将认真整理、采纳。
进入新时代,“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依然是光明人始终牢记的原则:从“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到“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从“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专栏到大型调研报道《“破四唯”和“立新标”,如何才能并举》……一篇篇广为传颂的报道、一场场影响深远的活动,成为光明日报凝聚知识分子的生动注脚。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引领时代。我们引导党员干部研精覃思党的创新理论。推出“红船初心”“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专刊以及理论版、智库版等专版。在宣传阐释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眼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阐释。在座的王巍先生、江小涓女士、仲呈祥先生、钱乘旦先生、瞿振元先生均在这些版面上发表过理论文章。
创新路上,光明人永不停歇。新时期,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怎样才能让我们传播的价值观入脑入心?我们的话语体系因时而化。提倡文气、清雅气、书卷气,反对俗气、八股气、粗鄙气。涵养光明日报独有的文风,提倡用精美文字写新闻,让报道具有“浓郁可读性、高端权威性”。“我在现场”“中国好手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暖瞬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探秘”等栏目,以精炼简短的篇幅、鲜明的新闻特质、强烈的现场感,反映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稿件,力求做到大稿不空泛,小稿不单薄,宏大叙事不忘彰显一花一叶,微观视角也能折射时代大局。
如何实现新闻传播价值的最大化?我们也躬身探索。不仅在写新闻时力求深层次追踪、学理性阐发,还注重新闻事件的多维度表达、多层次扩散。以神山村报道为例,我们先是刊发通讯《神山村三日》,继而推出《神山“星火”正燎原》,在此过程中,还推出“提灯·为烈士寻亲”专栏,撰写出版长篇报告文学《神山星火》。由是,“小神山”变成了“大神山”。当用《神山星火》稿费捐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井冈山麓时,作为光明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坚持政治家办报与尊重新闻规律相结合,我们须臾未曾动摇。大家进入会场的时候,应该看到门口摆着几幅展板,上面展示了光明日报近年来开设的数十个重点专栏。这些专栏,凝聚着全体光明人的心血,我们“用有章法的策划谋求更精准的传播”,推出“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调研,我们在行动”等重点栏目,不断强化光明日报的思想内涵、书卷气息和家国情怀,用重磅报道和评论擦亮光明品牌。从《苏皖两个相邻山村的岁月嬗变》《青春,该以何种方式打开?》《白山黑水,正把振兴的故事娓娓道来……》《火火的“乡村赛事”,醉了农人美了贵州》等调研报道,到《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现代化,我们迈出了坚实一步!》等“关铭闻”评论,均获得业内好评,不少篇什中的金句,被广为引用。
我们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以优质全媒体新闻产品生产为龙头,将全媒体报道资源牢牢聚焦于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光明日报特色领域,确保重点选题只要出手必是精品。我们全力打造光明特色的传播矩阵,在纸媒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光明旗下的《文摘报》《博览群书》《书摘》《中华读书报》、出版社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光明网在新媒体领域不断开拓创新,获得中国5A高质量媒体评价;光明日报客户端深受知识分子欢迎,使用粘度不断提高;“破圈了”“阅读公社”“光明微教育”等公号,因内容优质、观点独到,正成为业内知名品牌。
各位同事!
往昔的岁月一遍一遍印证着这样一个事实:没有我们的记者深一脚浅一脚、握茧手握绵手,何来有温度的华章?没有我们的编辑敬惜文字、夤夜磨稿,何来光明气质的美文?没有我们的经营管理人员跋山涉水、铢积寸累,哪有130多万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不断攀升?
我想,所有的光明人都不会忘记1999年5月7日这一天,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同志在北约袭击我大使馆中不幸牺牲。天地为之恸哀!两位烈士没有写完的“战地日记”,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成为中华民族不屈外侮、自强不息的醒世警钟。
我们还应该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鼎力支持。当我们走过光明日报办公大楼三楼长廊的时候,都会被墙壁上悬挂的一幅幅照片所吸引,照片里人物的名字,个个如雷贯耳——沈志远、费孝通、范文澜、翦伯赞、金岳霖等名家大家,都曾亲自出任光明日报各学术专刊的主编,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竺可桢、季羡林、梅兰芳、程砚秋等各界名宿,都把他们最重要的文章交由光明日报发表。几乎所有社科和自然科学大家,都有令人难忘的“光明故事”。
我曾听老编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除夕,一位光明日报负责文艺副刊的编辑向老舍先生约一篇老北京是怎样过除夕的文章。他来到老舍先生家里时,全家人正围坐在桌前吃除夕饺子。老舍先生让这位编辑坐下一起吃,自己则转身到里屋赶写稿子。饺子吃完了,稿子也写完了。光明日报的编辑记者同知识分子的真挚情感可见一斑。
近年来,我们继续将光明日报开门办报的传统发扬光大。短短五年间,王蒙先生就为光明日报撰文97篇。刚才专家们发言的时候透露,每个人都有数十篇、甚至数百篇大作在光明日报刊出。我们将继续为学界提供更宽广的发声舞台,去年开设了“学术争鸣”“来函照登”专栏。在座的吴为山先生,就为“学术争鸣”专栏提供了选题策划指导,还亲自撰写了首篇争鸣文章。
我们推出“烟火人间”专栏,邀请贾平凹、陈世旭、蒋子龙等名家撰文,状山川形胜,叙风土人情,展时代风云,咏人间大爱,得到业界盛赞。我们还开设了“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我与光明日报”专栏,邀请两院院士、文化名家,谈观点、说感悟、诉情怀,讲述他们与光明日报的动人情缘。在座的丛斌、杨耕、肖复兴先生都曾为我们的专栏撰写了文章。
七十五年沧桑岁月,光明日报讲述的故事、求索的真理、传播的业绩,汇聚成了新中国不朽的“创业史”,也汇成了一部足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煌煌“学术巨著”。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贺信重要指示精神,继承光明日报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坚守思想文化大报定位,讲好思想文化领域的中国故事;进一步涵养“光明话语体系”,在新的传播格局中,尽展光明风采。
各位嘉宾、同志们!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始终是我们不变的宗旨。怎样把这一宗旨落到实处?“秉持客观理性、强化思想内涵、注重文化传承、关心学人吁求、引领社会风尚”或许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
因为光明日报的前辈们,用他们的坚实脚印和滴滴汗水,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念:报纸,或许不是唯一的传播载体,但带着魂魄的报纸文字,永远闪光;新闻易逝,但写进历史的新闻,千秋不朽!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