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陆先高副总编辑:尽心尽力呵护阅读愿望 引导阅读风尚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领导活动 > 正文

陆先高副总编辑:尽心尽力呵护阅读愿望 引导阅读风尚

来源:全民阅读媒体联盟2022-05-06 15:06

  原标题:媒体眼中的全民阅读|陆先高:尽心尽力呵护阅读愿望 引导阅读风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4月25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于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现场举行“书香中国万里行——媒体眼中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忠主持。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作为嘉宾,对光明日报推广全民阅读工作的经验以及自身参与全民阅读工作的感悟进行了现场分享,整理全文如下:

  主持人提问

陆先高副总编辑:尽心尽力呵护阅读愿望 引导阅读风尚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李忠

  陆总多次担任全民阅读媒体联盟主办的“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的评委并担任颁奖嘉宾,他分管部门主办的两个阅读微信公众号——“阅读公社”“中华读书报”也多次入选。今年,两个账号又双双入选第六届“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作为学者型媒体人,全国文化名家与四个一批人才,陆总还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兼职教授。

  作为在全国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工作近 40 年的资深编辑,请您结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谈谈对全民阅读的认识与感悟。

  嘉宾分享

陆先高副总编辑:尽心尽力呵护阅读愿望 引导阅读风尚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陆先高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会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来分享媒体人关于全民阅读的一点感受。

  我先说一个小场景:2019年初,我带着单位的几个青年编辑记者去给几位德高望重的老知识分子拜年。那天去的是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家里,那是北大畅春园一间不起眼的屋子,几乎可以用“斗室”来形容。进去发现老先生坐在堆满书的屋子里,等我们的时候,还正在敲打键盘翻译莎士比亚。

  那一年老先生已经98岁,对头一年采访过他的记者已经不认识了,但是一提起翻译,尤其是关于中国古典文献的翻译,就立马进入状态,完全停不下来。那天印象最深的是他一直挥舞着一双瘦骨嶙峋的大手,跟我们讲“道可道,非常道”应该怎样翻译才能汇通西方哲学精神,讲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乃至《西厢记》应该怎样翻译才能不失东方文学神韵。最激动的话题是对有的西方学者翻译的错误,比如“学而时习之”的“习”字,被翻译成复习review,他认为完全错了,应该是“实践”practice。此类错误,他最不可忍。作为翻译家,他出书无数,著作等身,但到暮年,仍充满激情,去年他过完百岁生辰后不久就去世了,我发朋友圈悼念他时,还追记过他书房堆满几面墙的书,和他挥舞着瘦骨嶙峋的大手激情表述的样子。

  想起上世纪80年代,我刚到光明日报参加工作,有一次跟一位老编辑到钱钟书和杨绛先生家拜访,谈话内容和约稿情况已经不记得了,印象中就是好多好多书。后来看到一位知名演员上门拜访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之后,从心底发出的感慨:放眼望去皆是简陋的陈设,所能闻到的只是淡淡的书香。我深有同感,他们家与世俗的名与利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种巨大的反差中,书籍与阅读,贯穿他们终身,成为一种最引人注目的背景。

  我在光明日报工作快40年了,这是一张思想文化报纸,历史悠久。70多年来,在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教科文卫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知识分子谈起光明日报,总会提起40年前的那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文化人见了我,会很动情地跟我说,是读光明日报长大的,这张报纸伴随了他们的学术生涯。今天,我也说说我是怎么进入光明日报的。

  我是79级的,那年高考政治试卷有道大的论述题,就是论检验真理的标准。当时我的中学太偏僻了,除了老的课本,没有任何其他的阅读,对中国社会发生的大事没有概念,我记得我的论述还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估计阅卷老师倒扣我分数的心都有,结果政治不及格,我的高考总分比预估的少了几十分,没有能考上心心念念的大学,去了南方的中山大学中文系。到上大学政治课,才知道不及格的原因,也就知道了光明日报。毕业分配时,我看到有光明日报,就主动报名,我的老师跟我开玩笑说,你要去报仇啊?我说去报仇,结果就报仇报了一辈子。

  年纪大了,有时会回首走过的路,觉得很多事冥冥中是有注定的。我刚才分享的这一段,是当年阅读缺乏、传媒缺乏,总归是知识结构和信息量的缺失造成的,形成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现在,我在报社分管的部门和单位有时政评论、图书评论、光明悦读版,有中华读书报、书摘杂志、博览群书杂志,还有光明日报出版社,都指向图书、书评、阅读等领域,好像是在弥补什么。

  光明日报对图书阅读领域一直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早在1950年11月,光明日报就开辟了“读书与出版”副刊。70余年来,无论刊名怎样变化,无论呈现载体是副刊、周刊还是专刊,我们对书籍、书人、书事的聚焦热情都一直在场。我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仅近5年来,我们就推出了关于读书的专版520余个,发布文章1700余篇,累计字数达三、四百万字。我们的“光明悦读”专刊,已成为呈现知识分子名家最新思想的重要园地。我们的“光明书榜”,已成为出版业界评价一部书籍质量的重要参考。

  进入融媒体时代之后,我们紧随大势,在光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开辟了“读书”频道,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发新书讯和行业消息。我们打通内循环,在光明日报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都开辟了阅读版块,及时传递大报深耕的读书内容。我们还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在学习强国、百家号、企鹅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上开辟账号,扩大我们在新媒体领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回到全民阅读的主题,身为一个从纸质阅读时代走过来,逐步向全媒体阅读时代转型的媒体人,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持续不断地在各类媒体平台上发出倡导阅读、倡导读书、尤其是倡导阅读优秀纸质书籍的声音。因为,经过各位出版界同仁的精选与精编,纸质书籍里,相对而言更容易产生值得深度阅读的佳作。阅读,于个人而言,是修身的根本;于民族而言,是智慧的源泉;于国家而言,是文化的底气。我们当尽心尽力,呵护阅读的愿望,引导阅读的风尚。我们应当积极引新媒体的“量”,导入传统读书的“流”,让爱读书的习惯承续下去,为全民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更丰厚的土壤。

  主持人总结

  陆总通过生动可感的阅读故事的分享,讲述了一代优秀的知识分子楷模的书香人生和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介绍了《光明日报》包括他本人为推广全民阅读所作出的扎扎实实的贡献;尤为可贵的是,在狂飙突进的新媒体时代,光明日报同仁从上到下,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全媒体手段深入推广全民阅读。其心可鉴,其情可感。谢谢陆总。

[ 责编:张秋菊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