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传媒》杂志刊发陆先高副总编辑署名文章:以技术驱动融媒体内容创新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领导活动 > 正文

《传媒》杂志刊发陆先高副总编辑署名文章:以技术驱动融媒体内容创新

来源:《传媒》杂志2018-01-17 16:51

以技术驱动融媒体内容创新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的实践与探索

  刊载于《传媒》杂志2018年1月上

  文/陆先高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以技术驱动融媒体内容创新

  媒体融合从概念提出,到实践探索,已经有3年多的时间,进入改革攻坚期。与前两年积极建设融媒体中心、开设“两微一端”不同,自2017年以来,各媒体在融合发展方面,普遍将重点转移到优质内容生产上来。毕竟,媒体要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最终还得依靠内容来实现。那么,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提高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笔者认为,必须以技术驱动融媒体内容创新。因此,本文结合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的几个融媒体案例,来谈谈实践与探索。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的三个媒体融合案例

  第一个案例,人工智能的新应用:“小明AI两会”。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在光明日报客户端推出了“小明AI两会”,这是国内媒体首次运用人工智能服务两会报道。

  “小明AI两会”融合了人脸识别、图片识别、语言识别等技术,以40多万篇历年两会报道大数据为基础,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和数据挖掘,为用户提供代表委员的履职情况、两会的热点话题以及关注同一话题的不同代表委员的观点等内容。此外,“小明”还能识别两会期间《光明日报》上的新闻图片和标题。用户只要扫描报纸,就可以获得与之相关的融媒体产品信息,达到“一键扫描,一屏打尽”的效果。全国两会期间,用户使用“小明”进行查询次数超过2000万次。

  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融合发展的效率,同时也将拓宽新闻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提升新闻服务的互动性和精准度,使新闻服务变得更加有趣又有料。

  第二个案例,硬件集成创新的新探索:“钢铁侠”。“钢铁侠”学名是多信道移动直播云台,外形很扎眼。据不完全统计,“钢铁侠直播两会”相关信息的传播量超过了5亿次。

  “钢铁侠”实际上是一套全媒体报道单兵设备,集新闻信息采集、发布于一体,只需一名就能快速实现视频、全景、VR等内容同步直播与录制,通过设备后台的云控制台、云存储及流媒体服务系统,可以一键同步实现PC端、新闻客户端及H5页面等跨平台视频内容的分发与适配,让多种媒体产品在同一平台快速生产聚合。多信道直播云台可以同时为16家平台提供高达3K画幅、4M码流的视频和VR信号,观众无须安装任何软件,就能通过手机裸眼观看高清VR直播。

  “钢铁侠”在集成创新方面的重要意义,得到业界和主管部门的广泛认可。作为教学案例,先后进入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课堂,并入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度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目前,光明日报报业集团针对其重量偏大、实用性不够等问题,结合最新技术发展,正在开发第二代产品。2018年的全国两会,我们将会用一套更轻巧、简便的第二代产品,完成多信道直播,实现一次采集、多元表达。

  第三个案例,渠道融合的新突破:独具特色的光明大直播。2017年高考刚结束,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就组织了“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活动,历经20天,9支直播团队跨越13个省市区,先后走进清华大学等39所高校,采访了50多位招办主任等嘉宾,在一直播、kk&棒直播两个平台的支持下,直播总时长超过80个小时,在高校和网友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据统计,截至2017年7月1日,“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系列直播总观看量达1400多万人次,网友点赞超过400万次,网友互动留言超过17000条。

  此外,2017年,光明网在非遗领域还启动了“致非遗敬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直播活动,在科普方面开展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光明行系列科普直播等直播活动,累计观看量超过1亿次。

  这些“光明大直播”背后,体现了直播技术普及带来的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在天津世界智能大会期间,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了“世界智能大会光明大直播”,来自多个省市的光明日报驻地方站的驻站分别作为主持人出镜,直播各省市展台的智能技术,带着网友深度体验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新成果。不少老站长、老起初不愿出镜,最后都抢着直播:当看到数十万网友跟随他们观展,对节目好评如潮时,老们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这源于对新技术、新应用的适应以及主动转型。

  这三个案例,侧重点各不一样,但都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识变、应变、求变——以技术赋能内容生产能力。光明日报报业集团通过不断地创新技术应用和内容生产方式、手段,挖掘内容生产能力,最终推出新型的媒体融合产品,并通过匹配合适的传播渠道,无限扩大了产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的探索

  回顾这些年的实践与探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不求“大而全”,而在意“精和特”,希望打造更多富有光明特色的精品和特色产品。把目光聚焦技术与产品的关联上,始终把技术驱动作为重要支撑。每年,光明日报报业集团都有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拳头产品,力图以“产品意识”“精品意识”提高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接下来,集团将在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保持对新技术的敏锐嗅觉,争取技术优势。有人形容,未来是一个万物皆媒的智媒体时代。VR、AR等新设备带来的新感知,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新关系与新连接,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媒体形态的变革,都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对于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保持对前沿技术的敏锐嗅觉,不断创新媒体传播方式,真正实现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二是创新融媒体表达的适配场景,突出服务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分析、捕捉、适配。“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之所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关键就是我们找到了最适配的场景。高校招生的相关信息以前本来是《光明日报》广告的重要来源,但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报纸广告的覆盖能力已经萎缩。在传统影响力的基础上融合出的新传播方式,既发挥了传统优势,又形成了新的服务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选择的时段正好在招生季,对话的嘉宾、所提的问题,正好是考生最关注的;满足校方需求,通过介绍学校情况,吸引优秀生源,展示学校风彩;满足媒体需求,扩大参与度,增强影响力,最终实现多赢的效果。

  三是营造健康直播生态,提高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近年来,手机直播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增长最快、网友最关注的传播形式之一。但是,当下的直播内容鱼龙混杂。作为主流媒体,应该有所作为。“光明大直播”的实践告诉我们,具有权威性、富有正能量的主题直播,完全可以赢得广大受众的欢迎。只要我们找准场景,主动依靠新技术、新应用去创新表达方式,就能提高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推动营造健康可持续的媒体生态环境。

  当前,传统媒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不应对媒体发展前景过分悲观。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慧眼识变、灵活应变、大胆求变,一定能够把握融合发展的机遇,创造媒体发展的新未来。

  (作者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融媒体中心主任)

[ 责编:张秋菊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