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从文化多样性到互鉴创新
首页> 报网动态> 光明日报社领导活动 > 正文

从文化多样性到互鉴创新

来源:光明网2015-05-11 10:03

  【光明日报·国际文化】

从文化多样性到互鉴创新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与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对谈

  4月24日上午,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做客光明日报社,与本报总编辑何东平就文化多样性及互鉴创新进行了对谈。

从文化多样性到互鉴创新

何东平向陆克文展示《光明日报》创刊号。

从文化多样性到互鉴创新

陆克文特写。光明日报记者 郭红松摄

  从光明日报社史到当代中国

  何东平(以下简称何):陆克文先生,您此前去过中国报社和网站吗?

  陆克文(以下简称陆):从来没有,我第一次来中国报社和网站。

  何:我们很高兴,光明日报社和光明网成为您第一个到访的中国报社和网站。

  陆:光明日报的历史我有一点熟。刚才看了社史展览室,我非常感兴趣。那里提到的中国老一辈领导的名字我几乎都知道,如习仲勋、聂荣臻等。

  何:您能说出这些领导的名字,您对中国的了解很深入。

  陆:我第一次到中国是1984年,第一次学习汉语的时候是1976年。

  何:1976年是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的一年。

  :我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周恩来刚刚过世,那是1976年1月。因为澳大利亚的夏季是12月至2月,所以我们2月份开始上课。当年,周恩来过世是1月份,朱德过世是7月份,毛泽东过世是9月9日,粉碎“四人帮”是10月份。当时我18岁,感受很深。一直到1981年,我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习中文。当时的中国政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何:中国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陆:您说得对。1981年我进了外交部,1984年第一次到中国。

  何:是作为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吗?

  陆:对,是一秘。从1984年到1987年,这个时期也值得关注。我还记得1987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

  何:1984年,中国国庆大阅兵,北大学生亮出了“小平您好”的标语。那时候,光明日报的发行量是80多万份。我们现在的发行量也是80多万份。知识分子很喜欢看我们的报纸。在因特网时代,大家能够看一张纸上印的读物,说明什么?说明文化的传承有它自己的规律。它不是完全像商业一样。还有一批人需要读报纸,需要看文字。

  陆:您讲得对。光明日报是一张有历史感的报纸。

  何:光明日报从创刊到今年已经66年了。

[ 责编:祁伟清 ]
阅读剩余全文(